买房故事|我用了四年时间,填完“返乡置业”的坑

从幻想“扎根一线”,到决定“返乡置业”,我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然而,从考虑“逃离三四线”,到最终“拥抱省城”,我却用了将近四年光景来填坑。

近一两年来,在疫情和失业的双重压力下,我选择了退出一线,但早先在老家县城购置的房子无法让我全身而退。在仕途和乡愁之间,我选择了离家更近的省会城市作为落脚点。

实际上,像我这样买了三四线或是县城房子不能住,重新选在省城打拼的人也不在少数。“返乡置业”,如今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

来源: 丁祖昱评楼市

被访者:青争青争

写作者:小当当

我的老家在安徽舒城县杭埠镇,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18岁那年,我顺利考入上海一座985大学,这是第一次离开老家安徽。

2017年毕业初入社会,除了工作压力外,首先是遭受到了一线房价的毒打,例如被转嫁的高房租。

说句题外话,在魔都现代楼宇的“诱惑”下,我曾梦想着扎根上海,从此改变自己和下一代的人生。但在微薄的工资和前几年翻倍的房价,以及家人的催促下,我很快下定主意在老家买房。不过老家是农村,本身有宅基地,家人考虑在舒城县里买,离家里和省城合肥都不远。

不过,舒城县房价不算便宜,至少对于一个小县城而言,六千多的新房均价仍是令人匪夷所思。

2018年春节前,我开始执行“返乡置业”计划,随了时代的大流。

那时,售楼处、商业广场和高速路上,到处都能看到“返乡置业”的横幅和标语。我和爸妈一起凑了20多万,交了首付,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打算一步到位。

要知道,20万对于一个农村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积蓄了。

但是在农村,外头有了房子就有了底气,无论是亲朋之间的谈资,还是谈婚论嫁的筹码,房子都是很被外人所看重的。尽管在我看来,这也是近些年来社会形成的不良风气,我并不认同。

2016年之前开发商是否叫嚷着“返乡置业”,我并不十分清楚。但自从一线房价大涨之后,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四线的普涨,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而,即便是县城的房地产市场,也借着这个机会火热了一把。

当时的我,喝着“买涨不买跌”和“尽最大能力买最大的房”的房地产毒鸡汤,买房节点似乎刚好踩在房价冲高期的末端,此后在各地开始打压房地产市场之际,我成为了房市的一名新韭菜。

之后的两三年时间,房子既没有如期上涨,也没人欲意接盘。

到了2021年,舒城县的新房均价始终保持在七千多元每平,而我买的那套房的涨幅甚至不足千元。况且,县城的房子,老一辈人既不会去住,也很少会有外人来租,更别说二手房转卖了。

简单来说,尽管有了新房,但从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春节,我们仍在农村过节,毕竟谁没事去县城住呢?父母不会,在外工作的我也不会。

许多当时头脑发热在小县城买房的人,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吧。

2020年疫情爆发,各行各业都受到牵连。即将奔三的我,随着降薪裁员大潮,决定退出一线回老家发展。然而,舒城县三四千的工资,又让我将目光被迫转向合肥。

“独在异乡为异客”,将县城房子置换到合肥来,也许是个可行计划。

不过现实情况是,按照市场价出售的房产基本上很难卖掉,唯有选择降价出售。因此,我们将这套市值约70万的房子,挂价降到65万。可是半年过去了,依然无人问津。

到了去年年初,合肥的房地产市场又火热了一把,新房房价涨幅大约有三四成。可能是市场外溢效应,买不起合肥市区房子或者有闲钱投资打算的人,都到周边买房了。北到长丰,南到庐江舒城,都有买房人的身影。

况且,市场上一直“谣言”——舒城县未来要划到合肥市。

也许是借了这个东风,加上我的房子基本属于新房,低于市场价,最终以68万的吉利数字保本价出售掉了,轻微溢价大体上弥补一点房贷利息了。不过转按揭之后,到手的余款也仅有二十来万,买了个寂寞。在相同时间下,合肥房价已经接近翻倍了。

去年10月国庆之后,我的一年社保满了,下定决心在合肥买房。算上自己攒的十万,以及之前的二十来万,在瑶海区三十埠附近,我工作单位旁,入手了一套90平的二手房,单价一万三。

这要换做是前几年,这里的房价也只有几千块而已,可惜没如果。

相较于过去,今年春节的“返乡置业”炒作少了许多,以往过年随处可见的楼宇广告,近两年都很少见到了。

可能是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也可能是和楼市低迷行情有关,媒体报道中房企推盘积极性普遍不高。机构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虎年春节两周供应量较2021年和2019年同期近乎“腰斩”,合肥过年期间不过成交了13套。

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现在我只知道,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返乡置业”的,好在四年前的坑被侥幸填掉,我依然可以重新开始。否则,我可能要继续过着异地租房挣钱还房贷的日子了。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