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即将亮相?雷军All in造车这次真的要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易汽车10月13日报道小米汽车即将亮相?10月9日,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的一条微博再次引发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广泛关注。微博网友推测,王华是在暗示,小米14系列将于10月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发布。然而,场地的选择却让关注小米的人有了更多猜想:本次发布会将带来什么重磅消息?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车会不会在这次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

这样的联想并非空穴来风。就在近日,小米赛车公众号正式变更为小米汽车,疑似北京亦庄工厂一期卫星实拍图曝光,知名科技博主爆料小米正秘密自研打通汽车新终端的操作系统,两项小米汽车专利公布。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汽车已进入预热宣传阶段。距离小米汽车正式亮相,不远了。

01 押上声誉 雷军All in小米汽车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自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造车起,已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尽管雷军去年8月就表示未来两年不再介绍关于小米汽车的任何新进展,各路人马却消息频传,从供应商泄密图到最新谍报,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不时出面辟谣,外界关于小米汽车的争议和讨论更是从未停止过。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小米汽车在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行业调研、官宣造车、技术研发、公司收购、供应商对接、工厂选址、下线测试、量产等一系列流程。这是之前任何一家车企从未有过的速度。而团队极速高效推进造车进程的背后,是雷军All in 小米汽车的决心。

官宣造车以来,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小米集团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已超过55亿元。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小米汽车的实际投入力度还要更大。入局之初就以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电动汽车品牌作为战略目标的小米汽车,全栈自研又自建汽车工厂,资金投入在官方披露的数字之上。

仅仅靠烧钱当然不够,人才方面,2021年7月,雷军先是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招聘公告,急聘500位自动驾驶精英。随后更是四处招揽人才,挖来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在小米汽车担纲重要职位。

技术上,以电动汽车的核心领域自动驾驶为例,去年8月的产品发布会上,小米公布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彼时其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梯队。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小米通过投资参与控制超过50家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为小米汽车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小米汽车而战”,从21年3月官宣造车时的口号到今年8月新疆夏测登山照拉起的横幅,雷军在用行动证明小米造车的决心。

02 跨界造车 小米打法还管用吗

官宣造车后,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小米汽车是否能复制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模式,能否发挥已经构建的智能生态优势,又是否能延续性价比的标签。

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经验或许能够移植。对供应链上下游,小米的惯常打法是,通过投资参与控制,保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为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显然,已经在智能家居领域运用相关经验的小米正在复制既往的成功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已通过投资参与控制超过50家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这其中既包括智能驾驶、芯片、传感器、动力电池、汽车底盘、线控制动这些直接与电动汽车挂钩的企业,也包括车载智能产品、智能硬件、地图导航等相关企业。有望高效推动小米汽车的量产和发展。

随着MIOS的出现,在智能座舱、车家互联方面,已经构建的智能生态系统将成为小米汽车最大的竞争优势。“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我们缺少了智能出行,我们的整个智能生活就不完整了。”在雷军的演讲,小米汽车的出现,将彻底打通用户的通讯、出行和居家生活,补齐小米智能生活的最后一块拼图。发布会视频下,很多米粉已经开始畅想小米汽车接入智能生态系统后的场景:车开到地下室,基于倒车的时间,系统打开窗户通风,继而自动关闭窗户,打开空调。开门就是最好的居家状态。

最受大家关注的,是小米汽车是否将延续性价比的标签,成为汽车领域的“价格屠夫”。买到正如销量第一的小米电视主要依靠广告而非产品本身盈利一样。有消息称,雷军已说服董事会,小米汽车的硬件整体利润不会超过1%,并将通过软件和生态系统实现盈利。参考特斯拉,通过“硬件降本+软件加成+共享出行”,凭借服务,拓宽盈利空间更广阔的软件业务。如果消息为真,意味着小米汽车将可能将从根本上挑战用户消费和使用汽车的习惯,并尝试凭借自身的软件优势,洗牌整个行业。

03 看准风口 布局增程式

此外,小米汽车的最新动态表明,小米增程车或已提上日程。官网显示,小米正在招聘系统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发动机悬置衬套工程师等技术人才。意味着小米或将布局增程式产品、和问界、深蓝等一样,形成纯电+增程式“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暂不清楚小米将采用怎样的增程方案,两种可能:一是小米首款汽车将推出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增程版或将在纯电版首发后亮相;第二种则是小米的第二款汽车将用上增程动力。

从趋势来看,小米加码增程式技术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从盖世汽车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8月我国增程式乘用车数量达31.4万辆,同比增长159.08%,较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位数增速。推出增程式已经成为了车企实现销量增长的密码。

从技术门槛来看,增程车型的动力结构、电控系统、设计和制造相对简单。站在成本角度考虑,由于无需搭载大电池,相同的造车成本下,同级增程车往往拥有比纯电车更大的车身空间、更全面舒适的功能配置和更高阶的智驾硬件。能兼顾续航和舒适也是增程式汽车更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尤其是在一些充换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及充电速度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三四线城市,增程车能够一定程度消除里程焦虑和补能困扰。

总之,选择增程路线,能够帮助目前缺乏造车经验的小米实现更好的产品力,甚至和已经在赛道上取得先发优势的车企一较高下。

参考长安深蓝SL03(参数丨图片)、零跑C01、零跑C11等车型在原有纯电车基础上推出增程式车型后的销量反馈。数据显示,长安深蓝、零跑汽车9月的交付量分别为17370、1580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98.2%、43.1%。而主打增程式车型的理想汽车,9月共交付新车36060辆,同比增长212.7%。

作为后进生的小米,或将通过增程方案真正实现搅局。

04 内卷时代 小米能否走上牌桌

虽说如此,小米汽车面临的,是比同行们以往入场都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根据业内预测,2024年小米汽车推出时,新能源车渗透率很可能会超过50%。市场份额在被快速瓜分,整个行业陷入严重内卷,造车已成的车企摩拳擦掌,计划着做好细分垂直市场,进一步覆盖蚕食。还没走上牌桌的小米,需要尽快将产品落地迭代,才能获得继续出牌的资格。否则,今年无数稍不留神间湮灭无闻的新势力车企就是前车之鉴。

很现实的一点是,汽车业务源源不断烧钱的同时,小米主营业务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49.48亿元,同比下降4.6%,占总收入的58.8%。宣布造车之时,小米兵强马壮,市值曾一度突破9000亿港元,如今却已跌落至3000亿港元,两年时间蒸发了近6000亿港元。从小米集团的全局利益出发,在智能手机市场紧缩、手机营收占比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小米集团能否持续为小米汽车输血,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随着小米汽车亮相节点的逼近,关于小米汽车的动向曝光还会越来越多。也期待着,小米汽车最后“n块拼图”。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