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致力于“蓝色突围” 面向海洋要发展空间

不靠海的南京,正在致力于“蓝色突围”,面向海洋要发展空间。记者昨日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我市正在编制《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更强的省会担当,打造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全国陆海统筹发展试点城市,成为江苏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的重要一环。

现状:南京海洋经济产值全省第六

南京不靠海,为什么要发展海洋经济?面对记者的提问,市规划资源局海洋经济处处长聂晶笑着说:“不光是外界会问这个问题,就连我们单位一些同事也存在相同的疑惑。其实,南京与海洋有上千年的渊源。”

他介绍,据考证,长江入海口古代在镇江一带,东吴时京城甚至发生过海水沿长江倒灌事件。六朝时期,南京作为都城,与东南亚、朝鲜半岛、日本都有来往,形成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尤其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序幕。这些都促进了海洋贸易的发展。2018年,南京至长江出海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0万吨级海轮也可减载抵达,标志着南京港已由“河港”变为“海港”。

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2021年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南京等沿江7座城市的海洋经济总产值3640.9亿元,其中南京海洋经济总产值701.4亿元,在全省排第6位。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对南京的海洋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

但是与南京经济在全省的位置相比,南京的海洋经济总量排名并不匹配,海洋经济还不够强。以港口吞吐量为例,在近期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中,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8位,南京港排名第19位。苏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5亿吨,是全国第一内河大港。南京港不到3亿吨,在全省排在第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江苏省也发出了“向海发展”的号召。2020年6月,南京在市规划资源局增挂“海洋经济处”,牵头推进全市海洋经济促进工作,开始大踏步拥抱“蓝色经济”。

优势:南京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海洋经济处设立后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2020年,经过对全市涉海单位进行初步摸底,基本掌握了我市涉及的17个海洋产业门类企业情况。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三大重点产业企业数量占近70%。

今年,市规划资源局组织江北新区和各行政区再次开展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名录核实更新,逐一走访1300余家重点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建立全面完整的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名录库,基本摸清我市海洋经济家底,以提高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水平,更好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在聂晶看来,南京发展海洋经济有很强的优势。南京是长江进入江苏的首站,位于沿江、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的结合部,是东西长江航道与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南京港也是沿海25个主枢纽港之一和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同时,南京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集于一体的枢纽型城市,大宗货物在南京转运,可发挥水路交汇点的运输优势。

南京虽然不靠海,但江苏省的海洋管理公共机构,有一半以上在南京;全省涉海高等教育院校,三分之二在南京。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41.49%。

除了滚装船在手订单世界第一的招商局金陵船舶公司、15万吨以下机动散货船全国出口前列的苏美达船舶公司等头部企业,近年来,一些细分领域中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京华研动密封科技公司专攻水下机电“卡脖子”技术,南京高精船用设备公司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十四五”规划谋划海洋之路

南京发展海洋经济虽然有很多优势,但目前还存在经济贡献率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总体较小、产学研用关联度不高、海洋科技创新缺乏“塔尖”和重器等短板。与沿海城市相比,海洋经济管理工作经验不足,人力资源稀缺,知识储备短缺。

围绕这些问题,寻找发展立足点和突破点,我市正谋划编制《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市将海洋经济定位为“一个平台、两个城市”,即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内陆的海洋经济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引领、产学研用的海洋科技策源城市;打造向海发展、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示范城市。到2025年,南京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千亿规模,到2035年,海洋经济实力居全省沿江设区市第一方阵,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居长三角城市前列。

具体构想包括建立全市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各组成部门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推进“向海发展”;研究出台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建立海洋经济政策制度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等。

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沿长江岸线,结合拥江发展布局,打造沿江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带。在半径10公里绕城公路内的江南中心城区,建设海洋经济引领圈,在半径10—20公里圈层的江北新主城、江南仙林、麒麟、江宁片区,拓展海洋经济培育圈。

市规划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正处在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南京发挥区位枢纽优势,提升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有利于南京打造更高能级的区域增长极。这是南京面向新发展阶段的选择,也是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何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