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秣陵连续11年荣获“先进制造业主导型街道”称号

现有工贸企业1290家、工业企业607家、生产型企业475家、规上工业企业88家;

7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4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2021年度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郊区街镇高质量发展评价获奖名单近日公布,江宁区秣陵街道不出意外再获“先进制造业主导型街道”称号。自2011年我市开展街镇分类考核以来,秣陵已连续11年夺得该荣誉,是全市唯一分类考核“十一连冠”街道。

先进制造业“第一街”如何炼成?“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产业强街,秣陵把壮大工业实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为之不懈努力。”秣陵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伟军这样说。

提前转型,打好新旧动能转换牌

制造业发达,与秣陵自身先天优势密不可分:街道地处南京正南从高铁南站到禄口机场的黄金中轴线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紧靠江宁开发区,承接园区辐射和影响,智能电网、汽车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就近落户,让秣陵制造迅速壮大。

然而,由于前期招商“捡到篮里都是菜”,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塞满”了秣陵各大工业园区,辖区土地愈发吃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坚持从开发增量和挖掘存量上同步实施园区转型,秣陵将辖区内低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业陆续清退,引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创意文化产业等,逐步形成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等“5+4+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利源南路55号,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牛首工业园,牛首社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17年,这座老工业园被列入转型名单,被改造成集创意研发、工业设计、新媒体、智慧科技、互联网服务等于一体的秣陵9车间。如今,园区已入驻企业近1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70%,培育高企11家,先后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创企业孵化器、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多项资质。

转型仍在继续。当前,秣陵正扎实推进胜泰产业园、太平产业园企业搬迁,加快敲定秣陵工业集中区南区300亩地块整体规划,确保上市企业尽早投资建设、新招企业尽早落户进驻。

腾笼换鸟有效推动了秣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秣陵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53亿元,同比增长9.1%;规上工业总产值119.7亿元,同比增长19.2%;年引进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29亿元。

鼓励创新,“单项冠军”领飞主导产业

1月18日,南京沪江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北交所成立以来我市首家注册制上市企业。自此,秣陵街道上市企业阵容再壮大——已有7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4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另有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居南京镇街第一。

一个街道为何能有这么多家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街道企服中心副主任程应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街道鼓励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的研发、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鼓励创新,秣陵舍得投入。去年街道共计发放市创新型企业家贷款贴息51.76万元、市企业专家工作室资助资金30万元、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券19.6万元、区创新型企业家扶持资金128万元。

沪江材料专注铝塑复合重包装生产,客户多为世界500强企业,在包装材料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街道支持下,我们心无旁骛搞研发创新,目前已取得5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项。”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蒋洋介绍,专利技术铸就竞争壁垒,为公司挺进世界前列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创新让秣陵先进制造业“单项冠军”队伍持续壮大。“美埃环境”深耕空气净化设备领域,为全国首台光刻机诞生提供空气净化器支持;奥联电子专业研发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油门踏板市占率超过15%,并参与起草中国电子油门行业标准……这些“领头雁”凭借细分市场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持着行业地位,也支撑着秣陵制造业做大做强。

做优服务,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

前不久,秣陵街道举办2021年企业家座谈会,街道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多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倾听企业心声,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现场,王伟军向企业家们承诺,街道将继续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店小二”,梳理和记录企业的诉求和建议,认真研究吸纳,列出清单,限期提出解决措施、限期办结。

对于秣陵街道的领导来说,服务好企业是“头等大事”。春节前,王伟军曾3次到访沪江材料,实地了解企业反映的用地紧张等问题。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他顶着大雪,再次走访辖区多家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

“我们二次厂房建设期间,项目办领导每隔半个月就要打电话询问进展,企服中心工作人员更是天天上门。”美埃(中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陈玲说,2006年落户秣陵后,美埃先后搬过三次家,但考虑到街道优质营商环境,一直没有离开。

企业服务是秣陵的“引凤”秘诀。一直以来,街道坚持做好“店小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走听转办”满足企业诉求。2021年,街道利用“大数据”系统搭建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对企业的精准化服务和动态化监测力度,探索常态化、网格化、精准化企业服务新模式。疫情期间,为辖区企业上门开展七轮核酸检测,共计采集5.4万人次,组织企业员工就近完成疫苗接种,并协助40家规模企业申报物流补助共计224万余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今年我们还将实施重大项目‘陪伴服务’计划,释放‘指尖速批’改革服务效能,并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惠企扶持政策。”王伟军说,立足新征程,街道将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江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贡献更多秣陵力量。(杜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