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布局扩大 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近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结果公布。7月15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此次的获奖项目中,昆明市区域内相关单位作为第一完成人的123个项目获奖,占全省的79.35%。其中自然科学奖24项,占全省的72.73%;技术发明奖4项,占全省的80%;科学技术进步奖95项,占全省的81.2%。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工作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市科技局从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制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个、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个、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27个。

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布局扩大

企业承担着成果转化的重要工作。2021年,昆明市开展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攻关难题为核心,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昆明金泽实业有限公司等通过认定,在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持续开展研发。目前,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涉及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与在昆高校、科研院所实现高价值成果对接。

昆明市在27个在昆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据统计,2021年度,昆明市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企业4091家,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成果转化活动604场,完成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648项。

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布局不断扩大。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14个县(市)区发挥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体系。去年,累计服务企业735家,完成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102项。

从源头上增加可转化科技成果

《关于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办法(试行)》,打破了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昆明市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市科技局从源头上增加可转化科技成果,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应用效果突出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在高校端,昆明学院依托校内科研资源及团队,完成了“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及利用该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分化的细胞制备成骨细胞”等相关专利转让3项,转让金额101万元。3项专利实现了自体成骨、成软骨和成血管平滑肌种子细胞的体外规模化制备,有望解决老年人临床医学难题。云南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类”校级项目,结合学校科研资源,在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遴选了21个项目。2021年学校专利授权共216项,与企事业单位、政府签订四技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13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2000万元。

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了“昆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累计签订技术类合同117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为全国23家单位提供支撑服务,完成疫苗评价6项、药物评价276种、机制研究7项。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专注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专利复审等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余项,知识产权、科创服务收入817.79万元。

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快转移转化服务要素集聚,推动转化效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张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