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讯:很燃!中山翠亨十四五,提及深圳115次!共建人才房、九年制学校

近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翠亨新区的发展目标、空间格局、产业发展、交通规划、民生等方方面面作了详细和系统的规划。

而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及“深”115次(其中,“深圳”60次,“深中”55次),对于深中联动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划:


(资料图片)

● 东承深圳,向东打通深中产业拓展轴。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与深圳共建增量,加速翠亨新区与深圳前海、空港等临近产业片区合作互动,推动共同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轴。加强科创资源对接,推动深圳创新资源要素在翠亨新区转化。

● 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范围包括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光明区和中山市翠亨新区东片区、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岐江新城片区等地,以“3+3”为主体打造产业集群共建的核心承载区和区域合作的主阵地。

● 积极研究深中城际(深大城际西延至中山段)方案,统筹推进深中城际与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衔接工作,推动深中城际纳入相关上位规划,完善珠江口跨江铁路通道体系。

● 构建“深圳-深中通道-中山”新型物流干线体系,推动跨市物流设施共建共享,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共同配送。构建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探索深中通道通行优惠机制。

● 支持深圳与中山共建共享高端人才住房,协同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同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聚集。

● 争取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与深圳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支持深圳中学等名校在翠亨新区建立跨区域集团化办学。

● 前瞻谋划“两横三纵”轨道交通建设。“两横”:推进深珠城际中山支线(伶仃洋通道)规划建设,争取深大城际西延线延伸至中山。“三纵”:全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东线)项目建设,研究谋划广珠城际轨道项目。

功能定位

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深中通道主动脉作用,聚焦规划政策、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加强与深圳为重点的珠江口东岸城市深度对接融合。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新型合作体制机制,打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示范引领深中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走在前列。

构建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格局

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构建翠亨新区面向不同扇面的协同大格局。

东承深圳,向东打通深中产业拓展轴。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与深圳共建增量,加速翠亨新区与深圳前海、空港等临近产业片区合作互动,推动共同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轴。加强科创资源对接,推动深圳创新资源要素在翠亨新区转化。

发挥西接作用,放大集聚带动效应。加快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携手做实粤港澳大湾区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

南联珠海,打造休闲旅游合作平台。加强与珠海协同联动,加快香海路建设,共建“珠中澳”优质生活圈。南接珠海滨海休闲旅游发展轴,整合西片区与珠海香山文化资源,串联相关文化游径,共同搭建休闲旅游合作平台。强化东部外环、西部沿海高速路网与珠海对接,加强中珠两市交通一体化建设。以文化旅游、休闲服务增强文化认同,打好文化品牌。 

北融广州,共筑湾区特色滨海门户。北承广州南拓轴,深化中南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智能制造产业等领域合作,推动与南沙科学城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两地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相结合,构建特色海湾景观带,共筑大湾区独一无二的滨海门户。

强化东承功能,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先行区

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空间格局

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范围包括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光明区和中山市翠亨新区东片区、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岐江新城片区等地,以“3+3”为主体打造产业集群共建的核心承载区和区域合作的主阵地。

其中,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翠亨新区作为先行启动区,以“1+1”为引领,在政策衔接联动、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深化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翠亨新区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示范区。

1、推动深中城际规划建设。

积极研究深中城际(深大城际西延至中山段)方案,统筹推进深中城际与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衔接工作,推动深中城际纳入相关上位规划,完善珠江口跨江铁路通道体系。打造“深中数字走廊”。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5G+”创新发展,探索数据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支持企业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开展工业互联网跨区域联动示范应用,促进制造业资源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探索建设深中智慧高速公路。

2、深化经济往来“智联通”。

支持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增强辐射能级。完善深圳宝安机场中山港城市候机楼服务,发挥宝安国际机场作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深圳-深中通道-中山”新型物流干线体系,推动跨市物流设施共建共享,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共同配送。创新跨城通勤交通协作机制。构建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探索深中通道通行优惠机制。推动开通新中山港至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蛇口码头等地及港澳地区的水上客运航线。前瞻布局深中公交等综合换乘区,开通班次密度高、设站便捷合理的跨市公交服务。

3、促进区域产业链融合发展

聚焦补短板、强优势、聚资源、优服务,建设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重大仪器设备联合研制基地,推动深圳-中山两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整合联动,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产能集聚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

4、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

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前海对珠江东西两岸地区“服务赋能”,高标准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山联动发展区,率先复制推广前海改革创新经验,加强与前海在金融、知识产权、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对接合作,共同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深中澳科技与文化合作基地。以加快建设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契机,强化与深圳、澳门合作,推动三地在翠亨新区共建深中澳科技与文化合作基地,深化科技创新、文化交流、政策融通等领域合作,重点布局一批粤澳合作项目,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共同开拓葡语系国家市场,争创国家级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5、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动跨市域共建高端人才社区。支持深圳与中山共建共享高端人才住房,协同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同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聚集。探索人才社区与城际轨道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完善配套土地、财税等政策体系,共同争取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新增专项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建立跨市域人才住房利益共享补助机制。推动住房公积金统筹,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

推进教育医疗服务联动协作。争取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与深圳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支持深圳中学等名校在翠亨新区建立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探索中高职一体化、高-本衔接等跨市联合培养机制,培养满足两市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人才。推动门诊通用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翠亨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大病门诊即时结算合作。

综合交通枢纽

1、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融合和珠江口东西两岸平衡发展,谋划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配合市政府推动广州和深圳地铁、城际轨道连通翠亨新区,做好空间预留,有序推进路网建设,做到各类交通组织无缝衔接和“线、站、产、城”整体设计,建设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 一体化示范区。

形成翠亨新区骨干框架公路网。完善外联内通的高速公路交通网,构建高效联通的快速路交通网,织密便捷惠民的城乡交通网。推动与深圳、广州、珠海和市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探索深中通道通行优惠机制,研究开通一体化示范区公交化运营的市际班线。规划建设滨海碧道,加快香海路建设,与珠海情侣路实现无缝衔接,共同打造珠江口西岸滨海旅游通道。 

建设湾区西岸异地候机客运中心。完善跨区域航空服务,打造机场群服务核心区。推进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建设,设立深圳机场、香港机场翠亨新区候机楼。优化陆路交通接驳配套,通过“零距离换乘”融入大湾区航空航运网。依托广中珠澳高铁、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珠城际中山支线(规划)等加强与周边机场的无缝对接,实现快速到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湾区5 个国际机场。

建设大湾区一流港口。强化与湾区港口协作,探索联合组建全球港口联盟。高标准建设码头片区综合体项目,携手广深港澳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航服务体系,带动提升翠亨新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实力。提升客运港能级,开通至香港、澳门的航线,增加深中海上往返轮渡班线。优化中山港新客运码头(马鞍港区)的陆路交通接驳配套,依托水上航线、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公共交通等31打造一体化综合换乘枢纽体系,提高辐射力,实现客流快速便捷集散。

2、建设更具辐射力的外联交通体系

前瞻谋划“两横三纵”轨道交通建设。

全面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加快与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江门等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衔接。

“两横”:推进深珠城际中山支线(伶仃洋通道)规划建设,争取深大城际西延线延伸至中山。

“三纵”:全力推进广中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东线)项目建设,研究谋划广珠城际轨道项目。

加快推进“一横两纵”高快速路网建设。

“一横”: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江“大通道”、经济大动脉。

“两纵”:广澳高速和东部外环高速,衔接穗深、深中、伶仃洋等重大跨江通道。加快构建深中通道对接路网体系,助力中山通过“三环十二快”,实现市内各镇街快速接驳、无缝对接深中通道。

翠亨新区“十四五”时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对接趋势与上位规划,研判产业发展方向,高位承接深圳产业外溢,协调区域产业功能,差异化发展翠亨新区重点产业。 

先进制造业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生物医药研发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现代中医药研发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无人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新型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与精密设备、高端半导体元器件、智能装备智造)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生活服务(商业消费、文化娱乐、体育产业、酒店餐饮)、文旅休闲产业(香山文化体验、主题乐园、温泉康养度假、特色主题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展目标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0 亿元,人均GDP 为25万/人(4万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常住人口规模突破20 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

构建“一湾、两轴、两带、四区”城市发展格局

坚持整体统筹、轴带串联、集聚带动,突出区位、生态、创新、文化、产业等优势,构建“一湾、两轴、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

统筹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东西片区一体化发展

东片区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建设成为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争取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吸引优质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形成集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创新型企业总部集聚区。 

西片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创新型高端制造业,形成一批高端主题产业园,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

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重点改造西片区低效工业园。作为翠亨新区“主阵地”的“大后方”,西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属深圳产业转移外溢的第一圈层,需高标准做好片区工改规划设计。

一是依托南朗轻轨站等轨道交通资源,开展TOD规划,打造优质产业平台。

二是综合考虑交通、电力、教育等配套,统筹安排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谋划南朗工业区、南朗第一、二、三工业区、横门工业区的升级改造。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