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群农民工兄弟一共十人,都是来自安徽宣城的老乡,在南京的一处建筑工地打工。工程完工了,他们准备回老家。没想到在地铁遇上客流高峰期,就做了上述举动。此消息一出,网上纷纷为他们的谦让点赞,尽管他们才十个人,“挤挤就上去了”,估计也不会太影响他人出行,但他们谦逊的姿态和对他人的体谅,的确让人感动而感慨。
感动的是,相比不少人偏爱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常不考虑他人而行事,这几位农民工兄弟反而更像谦谦君子,比许多更高阶层和知识水平的人更有现代公民的修养。感慨的是,这样的新闻并不多见,这当然不是因为农民工群体缺乏这样的自觉和素质,而是外界总习惯于将其标签化,即使他们在马路上挥汗如雨、在地铁里礼让他人,许多人也会视而不见,甚至将其堪称稀罕的景象来嘲讽。
在舆论场上,农民工显然是缺乏话语权的群体,当他们自己无力表达本群体诉求和塑造自我形象的时候,外界的误会和偏见就在所难免。在常见的媒体报道中,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被描绘成贫困、无知、没教养的形象。
理性视之,这是舆论和媒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制造的“幻觉”。农民工群体或许读不懂学院里的讲章,但他们对外界的指指点点也不可能毫无察觉。但大多农民工的内心是谦卑的,带有本能的朴素和“熟人社会”习俗里对他人的关切。这个新闻里的农民工主角,对年轻人的关心或许并非源自教育的修养,而是天然的悲悯和关切,在他们渴望得到外界对其尊重和理解之前,或许,他们深知这需要自己先对他人和社会有更多关怀。
也正因此,媒体在报道此类新闻,舆论在评论这类话题时,不应止于表面上的点赞或称颂,而是要理解他们为何如此,以及何以如此。只有真正从内心的关怀到位了,农民工群体才不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类似的暖新闻也会更多地涌现出来。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标准 县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这家山东科技企业的暖心行动2022-01-15
- 临潼区:多措并举助力农业复工复产2022-01-15
- “这个嘉宾思路厉害”,市消保委委员张兆安做客《海波热线》特别节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锡章带队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这家知名书店,新年再出发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