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老鹅”卖得俏 独特腌制手法美味又“招财”

春节向来是传统消费旺季,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有的人着手准备各种年货,有的人在筹谋开春后的生意经。在节前消费市场,有不少让人喜闻乐见的事。本周起,我们将带大家走进南京都市圈城市,看看各地不一样的“年经济”。

南京的东南面,茅山常年郁郁葱葱。山麓东西两侧分别是常州的金坛区和镇江的句容市。每到过年前后,当地总是老鹅飘香。勤劳的句容和金坛人民,将“茅山老鹅”做成了品牌,从养殖到腌制再到售卖,一条独属于过年的经济产业链,已然形成。

从养殖到售卖

“茅山老鹅”上规模卖得俏

“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句容茅山,风景秀美,生态优越,红色文化、道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没吃过老鹅就不算到过茅山。”茅山老鹅已成为游客必品的一道佳肴。

入冬时节,走进茅山,在农舍或是土菜馆门口,挂着一排排的咸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特别是临近春节,更是烘托出浓浓的年味。据茅山风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茅山老鹅近年来一直卖得很紧俏。

1月7日,走进句容市新打造的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陈庄村,沿着村道一直往里走,就听到路边传来此起彼伏的鹅叫声,这里就是村民张剑波的鹅场,在池塘里嬉戏的白鹅看到有生人靠近,全都“曲项高歌”。张剑波说,现在鹅场里只剩下十几只鹅,其余的鹅已经在元旦前宰杀腌制完毕,并且销售一空。

张剑波说,2021年他家的鹅场共养鹅近3000只,从五六月捉鹅苗开始,到12月初,差不多7个月的养殖周期,每只白鹅能养到10斤左右。到了12月初白鹅的宰杀期,不仅张剑波全家上阵,村里会杀鹅的村民也会都动员起来,每天5点多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停歇。近半个月的忙碌,近3000只老鹅基本宰杀腌制完毕。

“我们现在的销售渠道很丰富,有一千多只在养殖初期就已经被预订了,腌制好后直接送给他们。剩下的一千多只,通过熟人互相介绍或者微信群和小程序等网上销售手段,在半个月时间内就销售一空。”张剑波说,每只老鹅的利润大概在50元左右,现在他们一家仅靠“茅山老鹅”这一项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左右。

说到“茅山老鹅”,不得不提到句容天贵农副产品公司,这是当地茅山老鹅养殖销售的一家龙头企业,而其“当家人”王天贵从1987年就开始从事这项事业。王天贵介绍说,他的企业去年以来销售老鹅包括鸡鸭一起有一二十万只。茅山老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是名声在外,不光在江苏本地,还销往了周边的安徽、浙江、山东等地。

另外,通过天贵公司的辐射带动,如今从事茅山老鹅养殖销售的农户有上百家,一年的销售额达到近亿元。“茅山老鹅”不仅成了当地的一种旅游特色产品,更是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独特腌制手法

“茅山老鹅”美味又“招财”

而在茅山的东侧,金坛区仙姑村烹制“茅山老鹅”也有其独特的方法:金坛茅山因为产盐,自古就有用盐来腌鸡鸭鹅等习俗,几千年的古法手工腌制方法流传至今。这里的村民因地制宜,用盐腌制各类菜品,将风干的味道传给每一个人,也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路。

仙姑村的咸货都是纯手工腌制,每一只鹅从选料、腌制、烹饪,都离不开勤劳聪明的地方村民。选取上等的原料,去毛洗净,用金坛特有的老矿井盐,均匀涂抹在老鹅身上。就像村民自己所说,腌制咸货并不难,关键是有没有耐心和细不细心。

金坛“茅山肴·道家菜”非遗传承人张益明介绍,和过去腌制短则过月长则半年不同,仙姑村一带茅山老鹅等咸货,采用出自茅山地下千米深井矿盐腌制,时间较短,浸泡时加入香料、金坛封缸酒和茅山青锋茶叶,既保留淡淡的咸味,又兼有茶、酒清香。烹饪时,再伴以茅山冬笋、上阮山芋粉丝和建昌红香芋等当地特产,能对盐分起到很好的吸附效果,主菜、配菜味道都不错。

“光茅山老鹅,我家一年就要卖掉近3万只。”午后阳光正好,仙姑村村民左长霞在自家经营的仙姑大酒店门前挂着的咸货间忙碌开了,麻利地翻转着腌制的鸡和鹅。对于左长霞来说,每年的冬季并不比春秋季节的旅游旺季来得清闲,很多游客因为“茅山老鹅”慕名而来,总会在店里用完餐再走。

仙姑村的咸货声名鹊起,农家乐已发展到26家,这几年还新开设了仙姑十八房、原宿、望舒客栈等精品民宿。全村乡村游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0万元。仙姑村相关负责人大致推算,除了游客来农家乐品尝外,全村通过电商平台等销售的鸡和鹅,不少于30万只。(周飞 陈燕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