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人当代“文学史观”的粗浅批判

——有关行文格式及标点符号的个人感悟

内容提要:时代在发展,标点符号也得与时俱进。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是大势所趋,但也有一些乱象。作为普通的局外人不容易掌握好规律。只是想通过“国人”一词引入到对一些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的讨论而已。涉及文章题目中的标点和空格的处理、一些字的读音变化、小题目序号的编排等等,以此表达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和些许不解。对所谓的文学和历史并未真正涉及多少。但所罗列的现象,或者叫所提出的问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甚至每时每刻都需要严肃对待。

关 键 词:文学史观;标点符号;行文格式;历史分期

国人,国之不国,是一个主要来历。那里当时虽只一个国字,却代表着很多意思,例如,国粹,其实是国不粹,是糟粕,尤其是一路挂过去的语境。

今日国人口中的国人,想必没有太多深意,但也绝非国民二字所能简单代替,同样也就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几字的同意语。因为如果意思差不太多,何必要用咬文嚼字等刊物、咬文嚼字等专家都不一定认可的新词呢?既不算基本看不懂但还能读出来的网络语言,也不是基本读不出来但意思能明白个大概的火星文字,不属于创新之列,大概更没入了年度更新的新词新典的法眼。

然而这词,或者叫这俩字,还真行了其道了。是否大行其道,不得而知,因为咱是小数据,并且对正式公文特别是有密级的正式公文的阅读机会不是太多,虽然阅读兴趣非常浓厚,非常深厚。这一点必须说明。

既然对这词理解得这么深刻,所以就姑且拿来用用。原因只有一个,本文标题总得有个“主语”,虽然咋分析也不是主语的位置,但总得有个主体。使用“国人”二字,不代表出发点,但也许与观点有关联,这是不可避免的。本来也没想避或辟,因为本来也不是来自网传或网曝,绝对是原创,文责自负。性格特点上是否自负,权利义务上能否负担得起,另说,反正即使担责也绝对没有引咎如何的丁点可能和半个先例。

与该词相关的,本大部分文字应该配套的一部分标点,从一开始有的似乎就该带着引号,但不带或许也能明白,算了。对了,这事是归咬文管还是辞书管,说不太准,所以咱还是不能主动较真,差一不二就行了。不要无缘无故引起第三方二者之间的不快。

行文格式更是挠头。

近段时间遍问能接触到的行家里手,有些问题迎刃不解。

首先是大标题(指“文章”题目)中的标点和空格。可以有标点,引用中涉及到的引号书名号惊叹号自不必说,中间的逗号也是正常的。三个问号连用等等也可能是创新,也可能是不合理,看放谁身上,看谁评价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说的是有时几段式的标题,中间有几个空格,这样也该是正常的。但是否需要在局域内适度统一使用,就是想用空格就都用空格,想用逗点就都用逗点,不知道有没有规范,有时感觉很敏感。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在编排目录时,本来很一致的语式语态,这些是空格,那些是逗号,好是不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好了。算了,随便拿来一本杂志,无论国家几级、刊号几全,基本上每页目录上的或空格或逗号都一目了然,不用看第二眼,不用找第二本。随便拿来一张报纸,也是同样道理,两段式的一句大标题,无论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还是没啥关系,中间用的空格,还是逗号,真就不一样。

或许以上这个问题不成其问题,就像做饭时一锅闷一万粒米还是闷一万零八十粒米一样,像吃饭时先夹肉还是先夹菜一样,不用以啥重大形式做出啥重大决定,更不用半夜发布,没啥规矩,也不需要规范,比这重要的事情多得多。

即使专职咬文者也是一样。替国人省省,很有必要。省省国家和地方、行业、单位的财力,省省自己的和相关人等的精力。省不省得下是一回事,但不该不省的就不该不省。这样,有钱没钱的,有前途没前途的,就都去专注于闯新闯业或者赞助捐助什么的好了。

对了,稍带说一个事,分明记得头些年的字典上,这闯字也念第四声,现在就说啥找不到了。谁有这本,咱闲余市场上见。一定要找到她。而且热衷于翻字典时,正好有一部电影《闯江湖》,分明记得广告语语音非常明确,现在咋都息声了呢,有规定还是临时通知不得而知。或许当时去查这个字,就是受了这部电影的最直接影响。可惜,这官司到哪都打不清了,没人会说有过这音,甚至没人会说有过这事。不过,不可否认,那时候的电影是有一部算一部,看与不看都知道有那些回事。现在进步多了,有一段时间常看某省级卫视台节目,天天晚上悬疑,就没发现重样的,而且全是独立影片,不是分多少集的电视剧。

赶紧再注解一下,规范是必要的,包括较书面的语言文字,包括方言,包括普通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理谁都懂。更没有因为一个字的读音而把事情说得多么严重、把心态曝露得那么完美的必要。对了,上一句,中间该用顿号还是逗号?

下一个问题轮到这个了,就是顿号和逗号。真是虚心求教的意思。有时看到逗号完全取代了顿号,感觉不舒服,并且阅读起来不方便,经常不会断句了。虽然以前也不一定断得多好,但这种不可抗力所导致的失误却犯不上。这个有必要举个例子了。算了。这里也是粟子丰收,随处都是。只凭口头说一下吧,抛个砖。你像人物出场,好多人,不涉及前后职务称谓时,啥标点啥句读都有。你比如赵某某钱某某孙某某参加了某项活动,可以像这样啥标点不用,可以中间各加顿号,现在是普遍加了逗号了,这是啥时候的规定不知道。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按姓氏笔划排名时,一般又是一行几个人,横竖各多少位对齐,中间用的是空格。

说到空格,再补充前面的事一句,就是中间有空格的几段式大标题,当它当自己本篇的大标题时,当然显示的是空格,可挪到正文里咋行文呢,感觉又不一样了。你比如谁谁在什么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什么什么什么的讲话,第一个什么一般是四个字,然后空一格,第二个什么又四个字,又空一下,第三个什么是意思递进后的中心语句,可以稍长点更好看,一般五七八字甚至更多才好。这样的经常见到吧?刚才说的是在大标题上,这样处理没毛病。可真就写到新闻报道里呢,正文行文里不能有好多空格吧?所以印象中那俩空格是改成了逗号的。很长一段时间了,想翻真就翻不着。而且感觉很容易的事,就是大会、全会新闻就行,但真就没解决掉这问题,很奇怪。

回到人物上,个人趋向于中间用顿号,但个人感觉没有意义。

情况又不完全一样,因为使用语境不同,顺其自然即可,都不会觉得哪不妥。但其实顿和逗的乱象,有时是不可忽略的。比如,同样的几个人参加活动。赵钱孙头衔当然都得不少,咋也得挑必要的各选上三五个,你咋报道?赵是某行业专家某会会长某单位处长,钱是某长某导某主任,孙是西游行者无敌法师斗战胜佛。谁把这几位出场人物按新闻稿报道一下,估计这还得省去同志啦先生啦大师啦等等尊称或者规定称呼。各节纷至各选常临,不要涉嫌语言贿赂哟,小金子和李达康对副省级职位的递进是非常非常严肃的。

就说这三。

这一二三咋个排法。

首先说,文内带序号的标题是否顶格。按当时老师教的,另起一段当然空俩格再张嘴。除了写信最前边打招呼的称谓,和最后此致敬礼的敬礼二字。现在不一样了。也是随手翻翻,无论核心与否,无论南大北大武大山大,无论国家几级省级几级市级有没有级,样式不一而足。

能想到哪些?首先说那得是最高规格的,与国际接轨真快的,1.1,1.1.1,1.1.1-1,都直接顶格。然后是“一、二、三、”,顶格或不顶格,当然不是这篇这样光是序号没带内容,得是一个词、词组或者一句话一段话。三是空俩格。四是行居中。带括号带圆圈的,稍微规矩一点,毕竟身份在那儿,知道自己是第多少个层次的了,排名不太上属,知道乖乖地空俩格。这俩也不敢用那实心点儿,因为他俩可能也不知道那实心点哪来的,可能更不知道必须作为与裸奔的洋字码配套的专属序号用点而存在,绝不让用顿号,更不是逗号或句号。当然混用的还有,主要是习惯于用顿号。始终感觉那点是英文的句号而已,咋就那么受欢迎了呢。

央广中国之声前些天有期节目,说到标点符号的发展,说到刘半农胡适之等人的贡献,那简直就是革命,不亚于剃头放脚。还真是不容易,古人面对没标点的一堆堆文字,能不能总是很顺利地读下来,尤其是带格律时。这样想想,三字经百家姓该相对好学些,仨字一断,或者一两个字单绷就行了。这样想想,标点的相对稳定和适时发展,怎样都是可以理解的。和平时期咱就平和地唠。

(对了,插一句,上段里那个“地”字,啥时候让白勺普遍取代了呢,上学时老师分明告诉当状语时一般用土也地,当定语时用白勺啊,现在咋的了,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就顺利的自觉的变成这样的了呢?不是真地与土地财政有关,与城镇化大战略有关吧?)

(还有上隔一段或者隔上一段的“一、二、三、”这地方,这标点咋用,经常看到引号里外感觉挺别扭的,本来引号里边有句号了,有的引回之后又给了个句号,似乎不再句一下就意犹未尽似的。对了,似的,翘舌音,字典上这么写的,这个到目前为止还没说变。谁方便告诉一下那些名演员,尤其老上央视春晚的腕儿们。对了,这段首句里的一二三,其实顿号还没用到位,应该分别再加一个,也该不算错吧,张三李四王二鬼子,这三人中间可以加顿号吧,那“一、”“二、”“三、”之间为啥不能用呢,当然了,这是例外,是得把这仨都当成有独立字格、类似人不求晋到副省的句子成份。省略号或者叫删节号,后面还加不加标点?引回除外。却经常见到加个逗号或句号的。还有,句号在引回的里面还是外面才算更好?有说所引用句子比较完整或较长的,就把句号放里面,否则放在外面。但总感觉引回之后就是下句,有点不顺眼,真就隔个句号好点。)

标题相关,还有一种,保证也都见过,读者文摘常见,其它报章杂志也有,就是带不带序号,是不是标题,篇首和某一大部分的首字,横空出世,字号大不少颜色重不少,顶格。这就是开天辟地的标志,让你知道这就代表着常规打法里的一二三、首先其次再次又次第五最后了。

除了顶不顶格,还涉及加不加黑(加粗)。老式的手写体,也就没有再描的必要,适当放大点字号变点字体啥的估计也就行了,不变也行,稿纸就那么设计的。老话说,屙史别瞧写字别描,话糙理不糙。

加重之外是上下是否空行,还是加不加行间距。有不做特殊处理的,有上下都空出半至一行的,还有只上面空一行左右的。是否空行之外又涉及句尾加不加句号,就是你当它是一句话还是一个常规标题,像全文最上边的大标题一样与否。

说到标题,说到标点,又涉及似乎与目录有关的问题。如果文中有一系列小标题,句尾加不加标点似乎无所谓,可如果把这些小标题排列到一起(一行一行的),或者没号,或者应该加分号,直接加句号也应该行。一般加不得逗号顿号等等。这本身问题不大,但举个例子可能又不一样了。

比如类似写一个方案,开场白后,指导思想是一段话。工作原则几条,一般都另起一段,有无序号均可。后边用啥号,就是段尾的标点,分号也行,句号也行。但有时候分分就分乱了,有时候不是少个点就是变成了一个圈,说的是夹杂在中间。把分号用到本大部分结束的也有,其实最后总得是个句号层次的吧。

再下边的口号(主题)、时间地点基本没啥说的,除非多个地点多个时间,可能涉及分段,分段或分层次就可能涉及标点的使用。

再往下,基本要求。领导重视、强化管理、注重效果、引导视听,得有这些,不多不少,差不多了。如果其中层次多了,咋用标点。比如领导重视这部分,可以包括一把手负总责负首责,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之类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等。尤其喜欢用排比句的该注意了,最明显的一个问题,个人感觉经常有分号和句号拎不太清的。就是一个分号句子里经常见到逗句全有的。个人感觉应该是顿、逗、分、句(句号包括感叹号问号等)这样。

跑太远了。本来真要说文学,说历史,这是适应不同需要的,你懂的,社科类刊物、本专业相关……咋一个标点一个序号就能给带沟里去呢。

对了,大标题里还一个词——当代。这个不多说了,虽然必须往历史上靠,但既然所谓的文学都没说,主体都没有了,还想往啥时代背景上说呢。

说也简单,当代,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当年的时代、该担当的时代,虽然前边说担当止于引咎的尺度之前,那都是偶感,正常情况下都是要面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主动被动都要担当的。

但如果按照科学的说法,这当代还是有说道的,世界史上可以以二战的胜利作为标志,中国史上可以以新中国成立作为标志。关于如何断代,也不容易,甚至可以有各种工程,不求政绩的工程。

事情也不尽然,至少要与时俱进。

现当代中国也曾几次翻天覆地,但还不至于划出来更多的历史阶段。现代史起于五四也好,起于中国共产党建立也好,总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世界史却有所不同,看现在这国际局势,哪还有以二战划段的意思,没有了珍珠港,也没有了旧金山,都处得挺好。当代史的起点,原来的标志性建筑,意义已经不甚明显。现代史呢,一战结束和十月革命,或者有人说的帝国主义集团形成和巴尔干危机?算了。用网络语言说,会话过程中据说不太友好的网络表达方式,就是,呵呵。

不说当代现代哪代,只说历史,那就更复杂了。最早的史字是那样的,然后有人说最早的史官也就那样式的,然后可想而知,人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又是啥样的。后来么,后来据说有董宣,有司马迁,也有班固、司马光。不是贬低哪一位,毕竟他们应该是付出了,甚至好悬危及生命,但真相永远不可能再现了。现当代大部头更多,包括易某先生正在表述中的中华史,很值得期待,以往的翦本范本郭本周吴本白本等等中通世通,也都肩负过或者仍然肩负着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阿忆还是谁说过,他还是别研究历史了,这就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不置可否。

再次切入正题。文学。

其实概念都有点偏大。文学,比历史还严肃,比历史还系统,还深刻。

莫言之前,很多人说中国文学不行,还是以国人的名义。

就像屠呦呦获奖之前,很多国人说国人获得真正的诺贝尔奖还差得很远一样。

但文学总是要谈的,咱不谈谁谈,懂与不懂另说。就像这个名词的产生一样,它绝不是就为把自己束其于高阁的,而是要服务于广大民众自己的,还是以民众的名义。

批判。不是批斗的批,只是评判的判,引申为简单的评价的评。

关键词: 史观 国人 文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