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后路,淦家阅和吉利的转型之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22日报道

2018年,安聪慧在一次会议上说,自己每天都在思考吉利要怎样“活下去”。


【资料图】

当年,吉利汽车年销量达到了150万辆,营收1066亿,毛利润率突破20%。因此,这句“活下去”顿时被不少人讥为凡尔赛。

五年间汽车行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震荡和变化。此时再回看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人终于能理解彼时吉利的如履薄冰。

上个月,吉利汽车公布2023中报。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总销量同比增长13.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平均单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

与此同时,吉利2月推出的新系列银河,L7连续三个月月销破万,L6预售一个月内订单破两万。

冲出重围,几次面临危机,吉利再次剑指巅峰。

在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的眼中,这是吉利由上至下坚定信念、极致追求的阶段性成果。

在银河L6(参数丨图片)上市的当晚,我们与这位吉利史上最年轻的CEO坐下来聊了聊吉利的底层逻辑。

01风雨欲来——困境与挑战

淦家阅掌舵吉利集团是在2021年3月,正是吉利最艰难的财报低谷期。

2020年,吉利年营收921亿,同比下降5%,净利润55.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32%,营收利润连续两年下跌。

更为危险的是,当年,吉利汽车年销量13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总销量为6.8万辆,在总销量中的比例仅为5%,与五年前,吉利雄心勃勃定下的“蓝色吉利计划”中90%的销量占比目标相去甚远。

虽然当时面临着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的外界大环境,但“一难都难”中还是出现了例外——

同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了110.9万辆,渗透率达到5.8%,而其中特斯拉占了14.79万辆、比亚迪42.69万辆。蔚小理格局形成,大批新势力如雨后春笋。

而吉利内部,虽然在2015年就前瞻性地公布了转型计划,但由于定位重叠、缺乏技术优势等原因,吉利迟迟未能贴上新能源的标签。

外忧内患,临危受命,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淦家阅,看吉利是否能力挽狂澜。

回顾当年,淦家阅和吉利都坦然接受了当时的失败,“2015年的时候,我们内部没有达到目标的条件。到2020年下半年,我们非常清晰地判断,一定要在纯电和混合动力两条线路’双管齐下’。”

总结一下,吉利第一次蓝色计划的提出基本与蔚小理同时期,绝对是顺应发展趋势的,吉利也敏感的嗅到了变革拐点的到来。但与压上全部身家做新能源的新势力、以及诞生于新能源的比亚迪不同,传统汽车企业转型的困难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2015年的蓝色吉利计划目标中,插电式混动车型和油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为35%。也就是说,2021年以前,吉利虽然推出了纯电品牌几何和领克混动车型,但整体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推出的车型也以油改电平台为主,在智能化和技术上尚处于积累阶段。

在两者制约下,吉利的第一次转型并没有如期完成。

对此,李书福也很淡定的表示:“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这样的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国车企中有,在欧、美、日、韩车企中也有,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02全面向新——战略与逻辑

战略定力,是吉利高层反复在提的。

简单来说,选对战略,保持信心,就是吉利的行动法则

淦家阅也是在采访中表示,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没有信心的员工都要移走。

2021年,转机来临。

2月20日,“两个吉利蓝色行动计划”新战略正式登上舞台。这一次,吉利将“蓝色行动”一分为二,分为“混动”和“纯电”两大计划。

一个月后,淦家阅上任,开始了吉利新能源全新的布局。10月,“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确立了吉利的战略核心就是“新能源+智能化”

作为一个生于吉利、长于吉利的老吉利人,淦家阅深刻懂得逻辑体系的重要性,“决策一定要找到事情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只有找到事情本质和背后逻辑以后,决策才会正确。

吉利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淦家阅总结为“既有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是“正确面对和正确判断”,内部是“打基础、练内功”。

从2015年到2021年,新能源渗透率从1.4%狂飙到14.8%,外部大方向已毋庸置疑,吉利的战略也早已确认,接下来就是怎么实现战略。

从内部来说,吉利的布局可能还要回溯到2010年收购沃尔沃。“通过投入来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然后是解决‘好’或‘不好’的问题,这是吉利造车的强项”,淦家阅说。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多年积累得到了一次阶段性的技术爆发。

智能架构、芯片、软件、雷神混动系统、神盾电池安全系统、Geega吉利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一网三体系”的全域智能战略布局进一步赋能吉利全面架构造车的4.0时代,重新定义了吉利在市场上的定位。

这也意味着,从此,吉利的新能源产品将以技术和智能优势说话

除了上下一条心,淦家阅上任以后,吉利的品牌定位和事业部也划分的更加清晰。

“现在吉利品牌的销售公司一分为三:吉星事业部、几何事业部、银河事业部,相互之间不要干扰。三个事业部小团队作战,大中台在后面,资源就聚焦到新能源。”

战略明确—道路明确—分工明确,接下来资源配置也要匹配上。

“战略方向没有资源配置是不可能的事情”,淦家阅说,“吉利有很强的内驱力,看到问题就能很快解决。”

在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模式下,2021年7月,中国星系列亮相,吉利再一次向上发起冲锋。

在“中国星”上,我们看见了吉利毫不吝啬的资源配比——诞生于CMA架构,匹配吉利银河OS系统、四屏联动、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具备全域FOTA升级能力。

这背后则是吉利长久以来与行业顶级伙伴强强联手合作和对研发的投入,也是吉利供应链、技术端的内部协同。

一手抓合作搞技术,一手立足自身做战略,再根据产品线、品牌的定位匹配相应的战略承接,协同相应的技术路线和资源分配。

这是极具性价比和规模效应的方法,与吉利的20多年夯实的体系力自然密不可分。

除了内部逻辑外,在销售端也同样需要逻辑的思考,这也就是淦家阅口中的吉利+供应商+经销商的“命运共同体”,从全价值链上打造一个“大吉利”。

经销商、供应商、吉利三方都是乙方,甲方就是客户”,淦家阅的逻辑简单直入,那就是要与用户直连,服务好用户。

在此基础上,再去谈“直连”而不是“直营”,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的适配“一网三体系”中的智能服务体系。

所以你看,对吉利目前的任意决策追根溯源。最终还是会回到“智能吉利2025”战略。

而事实也是如此,“到今天为止,我们所有的行动、所有的步伐都是根据当时“智能吉利2025”的大战略在一步步落实、践行”,淦家阅如是说。

就此,在内外双驱动的支持下,吉利很快回到了赛场中央——银河即将登场。

03向「银河」出发——进展与未来

“银河”蛰伏了两年多。

自淦家阅上任没多久,银河系列就进入了筹备。这也是为什么银河的第一次发布会上,就一口气宣告了7辆车。

“要‘全面向新’,吉利未来怎么新能源化?必须要重新推一个强有力的,能够跟我们资源匹配的系列,就是今天的银河系列。”

银河的步伐非常快,从2月官宣至今已经发布了两款车。销售端也在发力,截止目前已有450多家门店,预计年底这个数字会涨到约700。

在淦家阅看来,吉利不缺品牌,缺的是大家对吉利“新能源”属性的认知。而吉利银河,就是吉利新能源属性最好的载体,也是他坚定不移的目标

在新的战略框架下,银河的定位被规划的非常精准,瞄准了20万左右及以下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同时以高价值、高智能产品力为卖点,也就是吉利所说的“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

淦家阅对吉利银河系列的要求也多,要搞四独立:独立的店面、独立的团队、独立的资金、独立的帐号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银河。它不对标特定的汽车品牌,它只对标细分领域的尖子生

例如,银河的车机系统对标的是手机系统的体验,芯片要追赶顶尖车规级SoC水平,大数据、大模型要做到汽车行业第一,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做的所有安全测试标准,全部超过国家标准。

淦家阅和团队横下心,“要想把事情干出来,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产品力之外,全新的渠道力也是关键因素。独立的销售渠道、年轻化的店面形象,甚至连考核逻辑也变了。“以前是强调订单,现在要看驾驶体验感和线索的来源”,淦家阅自己跑了很多银河门店,一家家亲自体验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河的销量上,内部更看重“单店销量”。

目前,现在吉利门店仅靠银河L7一款车,就已经有3-4成的经销商单店单月销量超过100台车。据淦家阅预测,后续在新车型的发力下,单店销量还会持续提升。

“从形象、产品、渠道服务都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形象”,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解释,这样的吉利银河才能强化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标签

04写在最后

吉利的棋盘很大,布子也很广,也因此常被调侃“多生孩子好打架”、爱“买买买”。

但正如人们常来形容感情的“钱在哪儿,爱就在哪儿”,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吉利。

数据显示,吉利汽车正在加大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总投入同比增长62.8%至人民币59.1亿元。。近十年累积研发费用更是超过了1400亿。

不难看出,吉利确实是头也不回地扎进了这场生死战。

如果说过去的吉利是在赛场上小范围踱步,那如今的吉利则是沿着既定的轨道狂奔。

狂奔的方向是哪里?

在淦家阅看来,“方向就是一定要思考这个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持续为客户提供体验很好的产品。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