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不绝:传统新能源Q1维持6成份额,合资何时发力?

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多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停产、减产,加之不见缓解的“缺芯”冲击,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等,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明显不及预期,并一定程度上拖累一季度销量。值得欣慰的是,新能源乘用车依旧延续高增长态势,其中传统品牌新能源表现依然稳定,一季度维持近六成的市场份额。

传统品牌新能源之中,自主仍占据绝对优势,频频“刷屏”的比亚迪更是不断拉大与竞争对手距离,稳固领先优势。对于合资在新能源领域的疲软,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其产品定义能力存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从而在定价端展现出“过度自信”。随着合资加紧电动化步伐、持续丰富产品阵容,未来其能否实现翻盘或有所改观,无疑值得关注。

继长春、上海等地之后,广州也出现车企停产情况。4月21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线上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受香港及内地部分城市疫情散发、防控升级影响,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主要整车生产企业出现部分产线停产、半停产……

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多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停产、减产,加之不见缓解的“缺芯”冲击,以及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等,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明显不及预期,并一定程度上拖累一季度销量。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达181.4万辆,同比下降1.6%;1-3月,累计批发销量达到543.9万辆,同比增长8.3%。

值得欣慰的是,新能源乘用车依旧延续高增长态势。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45.5万辆,同比增长122.4%,环比增长43.6%;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19.0万辆,同比增长145.4%。由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达到1033万辆,突破一千万辆大关。

在此之中,传统品牌新能源表现依然稳定,一季度维持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乘联会发布的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前十五(TOP15)车企中,传统品牌占据9席,合计销量达66.4万辆,同比增长140.8%。尤其是比亚迪,3月销量一举超过10万辆,推动其一季度销量接近30万辆,超过上汽通用五菱近17万辆,比之特斯拉也超出10万辆。

近来,比亚迪在业界频频“刷屏”。继4月3日宣布停产燃油车后,其又于4月22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预案,拟以18亿-18.5亿元回购股份,并将全部用于实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为0元/股。巨额回购股份,免费送给员工,也让比亚迪一举成为人们口中“别人的公司”。

公告显示,此次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标的股票分三期解锁,每期具体解锁比例和数量根据公司业绩考核及个人业绩考核结果确定。公司业绩考核层面,3个解锁期的业绩考核指标分别为,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0%、30%、20%。根据比亚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42亿元,其今年营收将冲刺2809.85亿元。

4月18日,比亚迪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5亿-9.5亿元,同比增长174%-300%。有分析认为,照此推算,比亚迪2022年全年实现30%的营收增长率并非遥不可及。

比亚迪之外,上汽通用五菱一季度销量也已接近12万辆,但同比增速依然不高,仅为16.3%。奇瑞、吉利、广汽埃安前3月销量均超过4万辆,同比多倍增长;长城、上汽乘用车、长安汽车也都超过3万辆。

“1-3月自主累计份额46%,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5.1个百分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表示,“自主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差异化,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同比均呈高幅增长。”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及豪华车品牌方面,依然只有大众一个品牌入榜TOP15;3月和前3月,大众在华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领跑合资品牌。数据显示,大众在华新能源车前3月累计销售3.87万辆,其中ID家族车型共售出2.71万辆。

针对合资品牌当前在新能源领域的疲软,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合资品牌尽管在三电参数和智能配置上逊于领先的自主品牌,但无论从制造工艺、底盘调教还是品牌、渠道来看,其呈现出的竞争力都不应是目前的销量及订单水平。根本原因还在于,其产品定义能力存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从而在定价端展现出“过度自信”,这可能将导致他们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难以维持过往的产品溢价和超额利润。

可以看到的是,在新能源的大势所趋下,合资品牌正不断加快电动化步伐。特别是原定于4月21日开幕的北京车展虽因疫情延迟,但不少合资品牌仍按原定计划采取线上方式推发新车。广汽本田e:NP1、神龙旗下东风富康ES600、宝马7系家族、奔驰全新EQS纯电SUV……近来,一大波合资及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密集亮相、入市。伴随合资的逐渐发力,其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实现翻盘或有所改观,无疑值得关注。

当前,长春、上海等地,正加紧复工复产。最新消息显示,此前上海公布的第一批666家的重点企业中,已有70%实现复工复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不过,在汽车业界看来,由停减产带来的相关影响,或将在至少半个月后才能完全体现。也有机构预测,3月至4月,疫情对乘用车生产大约会造成60万辆的损失。但同时,该机构认为,短期事件影响所导致的消费疲软,往往只是暂时的,在该事件后将带来报复性消费。

对此,相关部委正加大力度多方协调,以保供稳链、促进消费,实现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4月21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在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方面,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改革,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此前,工信部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通过加强部省协同和跨区域协调,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

“综合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预计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罗俊杰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涛涛不绝:超20家车企50款车型涨价 销量不降反升

(责任编辑:陈梦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