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息:【甘快看】三看张掖③│ 生态产业化 步履铿锵走在前

央广网兰州9月8日消息(见习记者李红军)2021年,甘肃省张掖市一二三产结构为29.3:19.5:51.2,二产弱特征明显。但如果要问张掖的首位工作是什么,所有人会答:生态!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绵延1000余公里的祁连山,有700多公里在张掖境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在维护国家西部生态安全上承担着重要功能、肩负着特殊使命。

生态环境发展与保护问题交织叠加,张掖怎么干?


【资料图】

2020年5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经授权向甘肃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近三年,张掖在坚守生态底线、巩固生态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爬坡过坎,用张掖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生态产业化的系统谋划

2022年3月,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在张掖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创新工作理念和项目运作模式,推广“环境治理+产业开发”模式,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掖湿地一隅(央广网发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三年来,张掖共投入资金49.28亿元,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任务。卢小亨的会议要求是建立在“全市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的研判基础之上的。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张掖正在这一道路上加速前行。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现代生态服务业,四大生态产业全面铺开、持续发力。

以全域生态旅游业为例,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2020年先后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排名全省第一。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张掖社会转型发展最活跃、最有力的动力源。

项目工作就是经济工作,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张掖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零碳”城市争创工作,以此为抓手,谋划实施重大生态建设项目,通过项目把“绿水青山”融入城市,通过项目让生态产业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张掖生态环境良好(央广网发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张掖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产品原产地和供给地。以此为依托,张掖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3月,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确定张掖申报的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为重点考虑项目,其中生态农业方面7项,中医药康养方面1项,多彩文旅方面3项,理论和体制机制研究方面1项。张掖市组织申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家库团队11个,占甘肃省35个专家团队的31.4%,是申报专家团队最多的市州。

黑河国家储备林的项目能级

多年前,黑河甘州段的西岸是大片的荒滩戈壁、旧石料场。如今,6万亩黑河乱石滩,变成了满目皆绿的林海。

黑河国家储备林(央广网发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黑河国家储备林生态林区建设项目启动,计划用2年时间对黑河甘州段西岸区域进行生态改造,概算总投资11.6亿元。项目由万亩常青苗木储备林基地、弱水花海、胡杨林区、黑河生态带、黑河生态园一期、黑河生态园二期、黑河绿化带7个子项目组成,实施恢复植被、配套水系、生态修复将戈壁荒滩变成林地湿地,继而通过丰富业态、多元融合将林地湿地变成休闲胜境。

张掖市委常委、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说:“项目的建成对于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力促进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休闲观光深度融合,黑河沿岸人工林海已成为城市的制氧机和净化器。”

张掖湿地公园(央广网发甘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张掖城市更新也有了大跃升。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甘州区打造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同时建设祁连山浅山区水源涵养林、人祖山口元宝枫储备林基地、西洞滩文冠果基地,拉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零碳城市”的序幕。

国家储备林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创造了两个全省第一。

一是甘州区积极探索“林草项目+政策性贷款”的投融资新模式,率先申报并获得全省首单8.97亿元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开启了全省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先河。二是完成全省首笔36万亩人工林碳汇交易,实现经济收益460万元,取得生态价值转换新突破。

除了碳汇交易外,储备林项目还能算出几笔经济账。

甘州区林草局局长王东介绍,首先是林下经济。国储林栽植了珍珠油杏、文冠果等特色林果2.4万亩,可发展林草、林药、林果和木本油料产业,仅盛果期木本油料年收益就可达1.95亿元。

其次,储备林还有一笔苗木账。据测算,几年后,培育的储备苗木达到出圃条件后,间苗出圃的各类苗木,能实现收益近48亿元;20年后,大量的大、中径级用材林可间伐出售,每年可实现木材收益1.35亿元。

值得期待的还有森林旅游、康养等收入。目前张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正在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开发运营商,其中两家已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

山丹马场的驴和燕麦草

山丹马场坐落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总面积329.36万亩,是目前世界第一大马场。山丹马场因位于山丹县而得名,山丹县则因山丹马场而知名。

山丹马场(央广网发李红军摄)

“三年来,山丹马场在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的前提下,致力于做好做活‘生态+’文章,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日明介绍,2021年,山丹马场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净利润8760.7万元、同比增长69.5%;实现经济增加值5988.9万元,同比增长137.4%,取得建场以来最好经营业绩。

长期以来,山丹马场聚力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四大产业。

在赛道不切换,基因不改变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四大产业内产品结构调整,实施腾笼换鸟,成为山丹马场近年来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一大工作亮点。

山丹马场种植的燕麦草(央广网发李红军摄)

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最开始,山丹马场种植的主要是油菜、青稞、大麦,最大的问题是,抗灾害能力差。一遇天气灾害,就可能绝收!燕麦草的抗风险能力强于其它作物,而山丹马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燕麦草的生长,种植的燕麦草属于特级标准。”

由此,山丹马场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燕麦草作为重点来抓,逐步形成以青割燕麦草为主,油菜、青稞、大麦为辅,兼种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等的农业种植新格局。

今年,山丹马场种植青割燕麦草20万亩,年产草量预计近15万吨。所产燕麦草不仅为本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饲草,还将远销内蒙、宁夏、陕西、河北、四川等地。同时,国内众多大型牧草企业秋实草业、甘肃三宝农业、内蒙草都、内蒙赛科星等多家公司也竞相参与到山丹马场燕麦草的产业链发展当中。

山丹马场养殖的黑毛驴(央广网发李红军摄)

2016年,山丹马场开始养驴。产品调结构的工作,同样在山丹马场特色养殖业中有序展开。

任培文介绍,藏羊和牦牛养殖周期长,对草原的依赖性强。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我们开始探索发展驴产业。驴具有采食量小,适应性强、疾病少的优点,而且全身都是宝,驴奶成分接近人乳,驴皮、驴肉、驴胎盘等都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2016年,山丹马场投入国有资本金3639.54万元,建成集标准化、规模化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据统计,驴群人工授精配种率达到71%,群体不断扩大,个体指标良好,现存栏驴595头。

目前,马牛羊驴四畜并举的山丹马场牧业新格局已经形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