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父亲,想你了

【专题】2022网络中国节·清明

昨晚梦到了父亲,醒来发现泪水打湿了枕头。父亲离开我十年了,今天提起笔写父亲。

儿时的记忆,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模糊。脑子里定格的永远是:曾为全市劳模、辛勤工作、严以律已、视工作如生命的父亲,他那对我严格得有点苛刻的面孔和不容置疑的管束。

小时候,我曾天真无邪地陪他左右,也曾没心没肺地恨他无数。当然也有非常难得的,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回老家,他让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一边慢慢地骑,一边讲着“小乌鸦在树梢还报娘恩、小羊羔吃奶前蹄扎跪”等等的寓言故事,不时还用他硬硬的胡茬,蹭我的头发,那时的父亲,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可亲……一个小时的路途中,父亲是要停下来几次的,他要抽几袋小烟,顺便让我舒缓一下硌着的屁股。这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父亲喜欢笑着与路边摆摊的、修鞋的老百姓聊天,聊家常、聊生活,特别的平易近人,怎么不象平时对待我那么严厉呢?

现在的我绝对能理解父亲的严格,他对待学习、工作的严谨和执着,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

提起老爸,当然还得夸夸他养的花,这也是他一直钻研也无愧于一生的职业。那时,虽然我家门前的空地并不大,但却错落有致。到了夏天,空中的葡萄架上悬挂着结得欢实的葡萄、丝瓜还有小葫芦,下面的花荫凉下,是一个摆满着时令盆花的花架,花架旁的地里,有一个荷花小池塘,旁边种着一株修剪精致的腊梅,据说它是我名字的由来。父亲精心培育的盆花更是风情万种,粉红色地倒挂金钟,一个个灵性地象报喜的风铃,欢快地欲发出声来;一簇簇的红色绣球,鲜艳夺目;一盆开得大于手掌的白色扶桑,惹得路人垂怜。我最喜欢那一大盆茉莉,那嫩绿的叶子,被满枝头的茉莉包围着,似乎美得超过了花朵,只是那花朵的幽香,沁人心脾,又胜上一筹。那时,不擅表达的父亲,也许是用自己的言行来鼓励我热爱生活,努力进取。

父爱深沉不易察觉,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老父亲,“等我,我去买几个橙子。”一句话、几个笨拙的动作,已将父爱情深表达到极致。我又该如何用文字来描述我的父亲——那个已经走向比远方更远的父亲,那个一直留在我心深处的父亲。

我不赞成用伤感的心情来回忆他,更不愿把悲伤留给自己,因为那不是父亲喜欢的。也许没有人理解,正如我第一次走进一个美国朋友的追思会,惊讶地看着大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回忆故人的美好故事,他们或开心地笑,或相互打趣,或展示过去的小礼物,没有悲伤,没有眼泪,仿佛故人还在身边。

我知道,许多父爱、许多幸福当年我并不自知。但是,我永远都不能忘怀,当我长大成人、当我成家立业、当我成为人妇、人妻、人母,我才明白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我的榜样。

那一天,带着儿子远足,怎么能想到从另一条生疏的山路,看到了父亲安睡的山峰,山野的风很大,垄上的草青青,悲伤和思念在那一刻犹如潮涌。父亲,好想好想,穿越时光回去看你,你在门前为我采莲,你在屋后为我种花,你在路口等我放学,你在树下送我去追逐诗和远方。

父亲的老年生活,一如一生的德行,持之以恒坚持自己锻炼身体,不愿过多累及儿女。父亲的晚年,因为疾病默默躺在床上,虽与女儿面对,却难以言语,让女儿情何以堪?泪何以干?

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如若来生还能遇见,我们还住山下,门前还种瓜秧,秧下还开鲜花无数。

(作者:张有梅)

征稿启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为做好防控,今年,我们不便到亲人墓前敬一杯酒、叙思念情。

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

每每这个时节,总会有那么一瞬间,在记忆的深处、在甜甜的梦乡,亲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让人泪流满面……

拿起一个老物件,亲人的身影总在眼前呈现。遇上一件难心事,亲人的寄语让人勇往直前。或如孟浩然一样,以茶代酒,独坐空堂忆往昔……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曾经,从笔尖流露的思念。此刻,寄托在字里行间。我们,一起缅怀。

一、征稿内容

讲述与已逝亲人的点滴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讲述已逝亲人的生前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从亲人事迹中学到的正能量。

二、征稿要求

稿件体裁不限,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并附文字说明。

三、征稿采用

所有文稿经编审小组审核后,择优在中国甘肃网原创栏目、清明节专题编发。同时,择优在中国甘肃网“西北角”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编发。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4月2日,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邮箱:396101201@qq.com。联系电话:0931-89601091360938262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