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天眼”昼夜守护衡阳农田 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我市率先开展基本农田智慧高空监管试点建设,并作为创新样板在全省推广——

智慧“天眼”24小时守护农田

衡阳市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系统监控中心。

■文/图 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施施 通讯员 谢丽君

“衡南县怡海村监控点发现疑似破坏耕地情况(施工车辆)”“衡东县大浦东发现疑似破坏耕地情况(烟火)”“石鼓区小云山村发现疑似破坏耕地情况(新建板房)”……

如今,衡阳“耕地保护”队伍多了一名新成员——衡阳市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系统。在这个系统的高清摄像头下,占用、破坏耕地等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试点“田长制”等保护耕地手段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利用衡阳市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系统,在全省率先开展基本农田智慧高空监管试点建设。去年9月,在全省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片区推进会议上,该试点工作作为创新监管方式受到省自然资源厅的肯定,并作为创新样板在全省推广,同时促成了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铁塔湖南分公司共建全省自然资源智慧监测系统。

智慧“天眼”实时监测

耕地情况“尽收眼底”

2月18日,记者来到了石鼓区小云山村监控点,在预警图片所展示的板房前,看到了智慧“天眼”的“庐山真面目”——40米高的铁塔上加挂高清摄像头。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数据底板,利用衡阳铁塔公司通信高塔资源加挂高清摄像头,将耕地保护监测‘网’上升到40米以上高度,周边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情况尽收眼底,就是这个智慧‘天眼’系统的特色所在。”现场,系统开发合作方衡阳大雁地理信息公司副总经理张福林向记者介绍,“智慧‘天眼’系统和卫星遥感、人工实地巡查相互补充,将耕地保护从‘撒网捕鱼’提质到‘精准发现’,提升了效率。同时,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全天候实时信息传送,初步达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打击’的耕地保护监管目标。”

事实上,这套系统的研发以及完善耗时1年多,从无到有、从单一应用场景到五类应用场景、从1个监控点到现在30个监控点,如今,系统已经能利用新一代技术开展视频行为分析,对耕地、在建工程、生态复绿、露天矿开采等项目周边的建筑料堆、工程车辆、人员活动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确定监控地点的实时状态并及时预警,实现自然资源智能监控。

系统即将正式“上线”

明年“全面覆盖”

2021年11月28日10时许,刘雨林的平板电脑上接收到一条由衡阳市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系统App发来的预警信息,消息显示,石鼓区小云山村发现疑似破坏耕地情况(新建板房),同时接收到的还有预警图片。刘雨林立马赶赴现场核实情况。

刘雨林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名“耕地保护”巡查员。他到现场后发现,田埂上新建了一座22平方米的板房,经进一步调查得知,其作为乡村振兴引进项目,已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并签订了土地复垦协议,手续合法,于是予以撤销预警。

“如果违法情况属实,巡查员将根据权限进一步上报系统,进入立案查处流程,”刘雨林向记者介绍,“系统还给基本农田建立了‘电子围栏’,便于巡查员和村民识别哪些是基本农田、哪些是普通农田。”

在衡阳市智慧资源监管系统监控中心,记者看到了智慧“天眼”的布局。其中,市本级方面,主要是在人员活动频繁、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主要交通干道范围内的原有铁塔上安装高清视频探头,设置监控点,并对基本农田划定“电子围栏”。各县市方面,目前仅在衡东县堰桥村和衡南县怡海村进行试点。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清晰地看到堰桥村22个组的基本农田编号为1-22号,一地一码,便于监管。目前,衡阳市自然资源智慧监管系统已与行政审批、执法监察系统无缝对接,将以全链条智能管理助推自然资源监管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我市将正式上线智慧‘天眼’系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彭德庆向记者介绍,今年内,我市将继续完成42个市本级高空监控点的部署,逐步实现市本级基本农田区域全覆盖,明年将基本覆盖全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