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之夜”,聆听一场不插电音乐会

【新疆是个好地方·文化让旅游更有味②】


(资料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张小宓

夜幕低垂,星光璀璨,萨塔尔悠扬婉转的乐声划破夜空,如泣如诉回荡在“世界上最美的废墟”——交河故城的断壁残垣间。天地苍茫,时光凝固,乐声让四周更为沉寂而空旷,仿佛穿越千年。

10月12日20时30分,在吐鲁番市交河故城大佛寺广场上,两排户外灯将其后高大残旧的城墙打上暖黄色光,成为一面跨越2000多年时光的舞台背景墙。演员从佛寺正门缓缓走出。没有音响,没有闪烁耀眼的灯光和布景,只有深蓝色夜幕下沉寂无声的故城残垣,10多位来自疆内外的游客在前方空地上席地而坐,静静观看。这就是交河故城景区推出的“交河之夜”民族音乐会实景演出体验的现场。

“月色中的交河,抖落了一地的诗情画意。”身背经箧、穿着僧侣服装的演员,用散文诗朗诵《假如我是穿行交河的僧侣》串联整场演出。热瓦普弹唱《阿娜努尔汗》、萨塔尔独奏《母亲》、独它尔弹唱《牡丹汗》……或一人独奏,或三人合唱,这些从木卡姆乐曲唱段和民歌中精选出来的节目,让40分钟的演出始终沉浸在安详而静谧的氛围中。虽然幽暗的灯光和月色让人看不清表演者的相貌,但更容易让人沉下心来聆听。即使没有任何扩音设备,也不妨碍极富穿透力的乐声和质感磁性的歌声飘扬在大佛寺上空,令人沉醉。抬头仰望,满天星光,周围的城垣也似在屏息聆听。

参加演出的6位演员,有来自吐鲁番当地专业院团的,也有木卡姆传承者和民间艺人。饰演僧侣的艾孜哈尔·艾合拜尔,自2016年5月“交河之夜”项目最早推出时,就参演诗歌朗诵,现担任主持人兼演员组负责人。演出时,他除了大段朗诵,还要在其他演员演出时静立一旁,用身体语言传达出僧侣安详的气度。“我在许多舞台演出过,这里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交河故城有着世界级的声誉,能够在这里演出,让游客体验古老的艺术和文化,我觉得非常自豪。”他说,只要有亲友来吐鲁番,这里是他推荐的第一站。

夕阳西下,进入交河故城景区,夜游的游客在导游努尔麦麦提·艾合买提的带领下,一边听他讲解故城里的千年传奇,一边欣赏故城将夜未夜时的美景。没有白天时的炎热和强光,也少了人们的熙攘喧嚣,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故城遗址一片苍凉沉寂,院落、官署、高台、佛塔……这些屹立千年的遗迹在暮色中的轮廓更为清晰,仿佛依然履行着各自的职能。

“这个小广场,以前应该就是僧侣们举办佛事活动、居民聚会的场所。游客们听完讲解,再在这里听音乐会,感受就不一样了。”努尔麦麦提指着从大佛寺遗址高台到对面城墙的一大片开阔地说道。

从故城景区南门出发到演出地点大佛寺,差不多一个小时,游览至此,正好是夜幕降临时分。“游览到大佛寺前,天已黑,刚好在这里看演出。这是景区精确测算后设计的游览路线和时间,就是想让游客夜游时得到更完美的体验。”夜游交河项目运营中心负责人苏华说。

音乐会开始前,景区工作人员在沿途的木栈道上点燃仿古牛皮纸灯笼,还给每位游客发了一个电子蜡烛,蜡烛的“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观众席”是根据观众数量而灵活铺设的地毯,上面放着蒲团,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躺下来一边观赏星空一边聆听演奏。当所有节目演完时,游客们手捧“蜡烛”在扮演僧侣的演员带领下进入大佛寺祈福,等散去时,高台上已是烛光点点。

吐鲁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管所所长王建东介绍,“交河之夜”活动产生的初衷,是因为夏季吐鲁番气温过高,一些游客对交河故城的炎热望而生畏,观览体验不佳,影响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认知。开展夜游活动,在大佛寺前举办一场不插电的轻量级音乐会,所选曲目兼具艺术性和民族性,与周围故城的景致相得益彰,让人们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这里来一次神游。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受到游客青睐和好评,现已成为交河故城景区的品牌项目。

“许多疆内外和国外游客对夜游交河非常感兴趣,认为音乐会的演出古朴典雅,氛围感很好。”王建东说,今后要在不破坏交河故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进更好的冷光源高科技产品扮靓交河之夜,同时不断打磨和调整音乐会的节目,让演出更经典。“交河之夜”自7月演出以来,已有2000多名游客进行了体验。

目前,夜游活动实行预约制,每晚人数限最多200人,根据天气情况和游客数量,一般是在旅游季每周三、周五、周日举办。游客可以通过携程、美团等网络平台下单,在吐鲁番市百余家酒店、民宿的大厅,也摆放了音乐会的宣传牌,可以扫码或电话预订。

演出结束后,交河故城已经完全融入黑夜中,惟有栈道两边的仿古牛皮纸灯笼发出温暖的光芒,一路照着游客返回的路。“夜晚的交河真是魅力无穷,在这里听音乐会感受很特别,这种体验太完美了。”来自阿克苏的游客晓林说。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