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参访新疆侧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

“亲眼所见的新疆,与西方一些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来到伊犁、和田,边走边看,我们看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9月22日,结束和田地区的参观访问,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一位来自韩国的学员说,“我要把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分享给亲朋好友。”

9月22日,来自49个国家的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49名学员来到和田地区,亲身感受了这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看到了一个安定祥和、欣欣向荣的新疆。


(资料图)

九月的和田,金风送爽,果蔬飘香。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桑皮纸一条街,干净整洁。桑皮纸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记录着新疆地区的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在一家桑皮纸制作手工作坊,学员们目睹了从削桑树皮、浸泡、锅煮、捶捣、发酵等九道工序到制成桑皮纸的全过程。

9月22日,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一行在墨玉县桑皮纸一条街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摄

一些学员还亲自上阵,手拿古老的木槌,将浸泡过的桑树皮放在桌子上反复捶打,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流传千年的古老制作技术。

“非常开心看到桑皮纸最传统的制作工艺,新疆的匠人将传统与现代很好地融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很了不起!”学员们纷纷为匠人点赞。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墩加依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学生姆尼热·托合提麦麦提用国家通用语言大声朗诵古诗《望庐山瀑布》,精彩的诵读赢得了学员们的掌声。

活动中心负责人告诉学员,这里开设了朗诵、豫剧、舞蹈、绘画、书法等10多门课程,周边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丰富了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课后特色活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

“非常羡慕新疆乡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快乐成长。”学员们赞赏中国政府为乡村教育不遗余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远处茫茫大漠,眼前稻谷飘香。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1784亩集中连片的水稻田里,稻谷在秋风中摇曳,乐器之家、如意绣坊、稻香抓饭、沙漠人家烤肉店……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将稻香村装点得别有风味,一片祥和景象。

走进村民帕提米·买提卡斯木家,客厅、卧室摆放着各类绣品,白瓷砖贴面的洗脸台干干净净。帕提米刺绣手艺精湛,稻香村改造后,她的家被打造成如意绣坊,每天游客不断。“我家收入来自刺绣、民宿、种水稻和丈夫跑运输,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帕提米告诉学员们。

“没想到新疆沙漠边缘种的水稻这么好,农村建设得也这么美丽,家门口、巷口都干干净净。”来自乌干达的学员说,此次他来中国主要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希望在中国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乌干达的水稻种植中,让自己家乡的农民也能像中国农民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9月22日,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一行在和田县技工学校准备品尝学生制作的美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摄

走进和田县技工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实训厂房、餐厅、文化中心一应俱全。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同时承担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开设了30多个实用型专业,办学以来共培养了11.2万人。

来自韩国的学员说:“这些天在新疆参观访问,看到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快乐学习,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与西方一些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

学员们还走进和田约特干故城,沉浸式体验丝绸之路古于阗的繁华盛景。

“新疆人民的热情反映了一句中国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员们表示,会将此次参访的所见所感,将安定祥和、欣欣向荣的新疆介绍给亲朋好友,做新疆的宣传大使。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