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岂能为人父母?13岁的乐乐曾两次被亲生母亲抛弃,在民办福利院里借住四年。去年11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遗弃罪对该母亲提起公诉,并建议判处其在缓刑考验期内接受强制亲职教育。近日,这一建议被法院采纳写进判决,成为全国首例含有强制亲职教育内容的判例。
说起亲职教育,公众可能会比较陌生。所谓亲职教育,就是一门教育父母如何成为合格、高效父母的课程。而强制亲职教育,则是一种专业知识的强制输入,更是一种法治意义上的提醒与棒喝。
我们都说舐犊情深,为人父母者还需要别人教育吗?现实情况却是,虽然很多人已经生儿育女成为父母,但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以及本身素质不高等掣肘,许多家长是不合格的。“子不教,父之过。”有的父母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外打拼,致使自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让孩子缺乏必要监管,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还有的父母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抛弃孩子,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
在正常情况下,公共权力一般不会介入家庭教育的私域。但当个别父母随意处置自己的监护教育权利,并对未成年人权益造成损害时,强制要求这些父母接受专业的亲职教育,于法于理都是恰当而且必要的。这不仅能提升父母养育子女的技巧与能力,更在于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教育的职责。国家强制权力机关将对孩子疏于监管的家长和对教育未成年子女有偏差的父母纳入强制亲职教育名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监护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做出更积极、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选择,让未成年人更健康地成长。(刘琛)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