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因为一场意外不幸离世,丈夫和婆婆双双瘫痪在床,还有一双儿女需要照顾,这样的重担就落在了朱小婵的身上。19年来她靠捡破烂,给别人当小工,打扫卫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却不言苦不言累,用她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今年46岁的朱小婵家住高陵区姬家街道办杨官寨村三组。20多年前,24岁的朱小婵带着美好的憧憬与丈夫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生下一双儿女,生活也算是美满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结婚第六年,朱小婵的丈夫因打工不慎从房上跌落,致使下半身瘫痪。当时他们的女儿刚3岁,儿子仅仅1岁。丈夫出事后,朱小婵一方面要照顾幼小的孩子,一方面还要为丈夫看病,“那个时候感觉像天塌了一样,很无助。”朱小婵说,好多人劝她说,“你还年轻,你离家开始你新的生活,要不这个家会拖累你的”。听着别人的劝说,又望望这个失去自己可能坍塌的家,最终朱小婵鼓起勇气,对劝说自己的人表示,这个家离不开她,就是再苦再累她也要咬牙挺住,她要像个男人一样扛起这个家。
丈夫出事后,朱小婵的公公一直奔来跑去为儿子受伤的事情在讨说法。两年后的一天,也就是丈夫的官司审判的当天,公公骑自行车从车子上摔下来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2013年,79岁的婆婆由于骨膜受损也瘫痪在床。就这样顶着失去亲人、丈夫婆婆双双瘫痪在床、一双儿女需要照顾的压力,朱小婵将照顾全家的重担担了起来。
前几年,朱小婵每天打工的工钱在18元~20元,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她还要去工地上捡拾垃圾。两个孩子非常懂事,看到妈妈非常辛苦,就每天放学后帮妈妈在工地上拾垃圾。朱小婵在打工回来路上还要捡些硬柴回家烧火做饭。十几年来朱小婵从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虽然日子过得艰辛,她自己吃苦受累,可从没苦过孩子,竭尽全力让孩子读书。即便如此,朱小婵还是很乐观,她总是说,只要一家人还能在一起,再苦再累也值得。
除了悉心照顾丈夫,朱小婵对待婆婆更是贴心。为了减轻婆婆的寂寞感和孤独感,白天不管多累,晚上她也时不时与婆婆睡在一起说说话,为老人宽宽心,老人身体也逐渐好转,从瘫痪在床到能下地走路了。将婆婆扶进扶出,给婆婆洗脸洗澡、做饭喂饭、穿衣洗衣……每件事朱小婵都是亲力亲为。19年来,朱小婵对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悉心呵护,孝老爱亲,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人间真情。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卫生院红崖子分院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医共体建设工作2022-01-16
- 福田人:先核酸再买药!这39类药品需到定点药房购买2022-01-16
- 马术运动拓开乡镇农牧民致富路2022-01-16
- 城东湖街道向先进社区“看齐”2022-01-16
- 在巍巍长城间守望(青春日记)2022-01-16
- 注意!福州市中心这条路出行有变2022-01-16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