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做强生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杨小露 通讯员 黄桂园

近日,记者走进覃塘区生猪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只见标准化猪舍整齐有序,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自动投料、喂食、检测、粪便清运等,为几个月后大批量生猪出栏做准备。

近年来,覃塘区以“十百千工程”和“四荤两素”为突破口,围绕“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工作主线,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2022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48.73万头、3.72万吨,连续12年入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稳产保供扩规模

覃塘区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为重点,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鼓励中小规模养殖户改造升级,改扩建规模养殖场80家。发挥扬翔、汉世伟、海大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目前,该区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142家、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8家,25家规模养殖场入选第一批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设计年出栏量100万头以上。该区还出台《覃塘区2023年支持生猪养殖业稳增长促生产的若干措施》等奖励政策,将20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用于规模养猪场商品猪出栏奖励,鼓励多出多奖,提高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刺激生猪出栏。今年以来已发放200万元出栏奖励,惠及养殖户78户。该区率先在全市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建立银行、保险公司、养殖户“三方联动”协同发展机制,并由政府牵线搭桥,农业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养殖企业建立合作发展关系,优化金融供给和保险服务,有效提振养殖户养殖信心。今年以来,共撬动2680万元金融政策资金用于生猪产业发展,落实生猪养殖保险5529万元,共为5.48万头能繁母猪和39.17万头育肥猪承保。

招大育强延链条

该区抓紧抓实生猪产业链招商,引入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今年以来,成功引进荷牧生猪、杨顺生猪、朝牧生猪等亿元以上生猪产业项目,其中杨顺生猪、朝牧生猪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紧密对接生猪皮毛油等副产品加工企业和猪肉脯加工企业,推进生猪产业从养殖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同时,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大招商大解题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活动,全面夯实四家班子服务联系重大项目建设机制,领导干部下沉企业、项目一线开展全覆盖调研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地、用工难题,全力为招商引资生猪产业项目建设破冰除障。

今年3月底签约的朝牧生猪,通过积极对接服务,项目已开工建设,9月底建成投产。此外,推进海大种猪、扬翔种猪等种猪企业与汉世伟生猪、高沃生猪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通能繁母猪育猪仔、育肥猪流通壁垒,逐步实现由“外调猪仔”向“猪仔外运”的转变。今年以来,除了辖区内养殖场内销猪仔外,调出覃塘区外的仔猪100万头以上。

联农带农增效益

通过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覃塘区将投入的各类涉农资金量化到村集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资金投向企业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实现助农增收。如今,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汉世伟公司通过该模式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辖区村集体获生猪分红1193.7万元,覆盖9767户。同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推动龙头企业向合作农户提供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繁育配种、产品销售等专题业务培训,通过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将普通农户广泛地吸引到生猪产业链中,共享产业红利;通过推广订单收购、务工优先、代种代养、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模式,加大生猪产业奖补,共吸纳和带动2000名农民务工和发展生猪产业,助农年增收6万元以上。该区还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催生了多方受益体。目前,成功打造集生猪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绿色生态循环于一体的覃塘区生猪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今年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示范区建成以来,养猪产业年产值5亿元,带动周边发展种植砂糖橘160公顷、优质牧草40公顷、火龙果13.33公顷、“双高”糖料蔗20多公顷,循环利用种植业(砂糖橘、火龙果等)年产值7500万元。辐射周边9个村联建标准化猪舍,村集体靠出租创收30多万元,带动1000多名群众发展种养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