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精选!广州“酷城”行动,构建六大通风廊道为城市降温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已成为最具威胁的环境挑战。2020年以来,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工作,推动广州“酷城”行动,探索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城市降温综合解决方案。目前“酷城”行动的进展如何?记者近日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广州已经从总体、单元和街区三个层面建立策略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凉爽的广州,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资料图片)

总体层面: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构建引风入城的通风廊道系统

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人口与建筑高度密集,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长期的高温高湿,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也增加了制冷所需的资源能源消耗。在湿热条件下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成为现阶段广州建设健康、宜居、韧性城市所面临的关键挑战。

自然通风减少热量积蓄,是城市降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广州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对广州整体风环境进行WRF模拟研究,结合城市河流、绿地等开敞空间布局,构建了市域六条主要通风廊道体系。包括洪奇沥水道-珠江西航道风廊、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风廊、狮子洋-帽峰山风廊、新塘-九龙大道-珠三角环线高速风廊、流溪河风廊、正果-钟落潭-白坭河风廊。

通风廊道地区严格保护水系、绿地等开敞空间,控制主要入风口建设增量,加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和密度管控,避免屏风式建筑。

单元层面:衔接气候评估与城市形态控制,划定热环境管控分区

为促进气候分析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实践,使气候评估与城市、建筑形态控制相衔接,广州创新性地开展了热环境管控分区实践。综合考虑广州的热负荷和风流通潜力,识别广州的热脆弱性,以规划管理单元为基础,统筹未来规划与发展需求,划定广州的热环境管控分区。

各分区单元按照各自的地域气候条件提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建议,实施差别化的开发管控要求与城市降温措施。例如,热环境控制一、二区优先实施微改造类的改善手段,以增加绿化覆盖、提高透水性地表比例为主,热环境控制三、四区着力提高发展门槛,建设项目需满足可持续城市降温的建设标准。

街区层面:制定可持续降温街区设计导则,塑造精心设计的亚热带城市

为进一步推动可持续降温导向的街区营建模式,广州还编制了可持续城市降温街区设计导则。导则以开放性、渗透性和与自然生态的紧密联系为核心要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推介了居住、商业、工业、历史街区四种典型街区应对炎热高湿气候的设计模式,以促进广州的街区重新响应本地岭南气候,提高社区舒适性、韧性和可持续性。

居住型街区强调以“人”为核心,以居民户外空间和室内空间的热舒适性为导向,鼓励提供防晒和防雨保护、捕捉凉爽的微风和局部建筑空间向户外开放。

商业型街区以“业”为核心,以商业活动的舒适和活力为导向,鼓励会呼吸的建筑、最大化通风与遮阳设计以及多维立体的绿化景观。

工业街区以“产”为核心,以工业生产和生产空间的气候友好为导向,鼓励节能式制冷、减少人为热排放、回收利用工业废热。

历史街区以“岭南”为核心,以统筹保护传统风貌与提升室外热舒适性为重点,鼓励传承与创新岭南被动降温、通风、隔热智慧。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府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与风貌、市民的生活与活动方式,但炎热而漫长的夏季高温总是阻挡了人们享受户外生活、激活城市“烟火气”的脚步。广州“酷城”行动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凉爽的广州,通过更加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重新聚集户外空间人气、激活户外交往活动,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