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描绘生态文明壮美画卷

本文转自:人民网

鹭鸟在南宁良庆区小满坡竹林上飞行。莫祖勇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四月,位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南部的大满村小满坡,四面环山、树木茂盛、碧水青山共一色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鹭鸟在此栖息。

“2006年,我们自发成立了护鸟队,还把护鸟写进了村规民约里,村民爱鸟、护鸟的意识非常强。”大满村村委副主任陆明念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鹭鸟飞来小满坡栖息,从刚开始的几十只到现在的几万只,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曾经有厂家出价收购村里的竹林,但被村民们拒绝了。“竹林没了,鹭鸟也就飞走了,这事我们干不得。”陆明念说,不仅仅在小满坡有鹭鸟栖息,数公里以外的那兰村、大王滩,以及屯六水库都有大量的鹭鸟出现。

与山水相融、与生灵共处、与草木共生。近年来,良庆区明确提出“生态优先,加快建设美丽良庆”“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良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近年来,广西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描绘出一幅“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壮美画卷。

曾几何时,南宁市的北郊一片荒山野岭,如今却成了人们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经过近70年的种绿、护绿,高峰林场把南宁北边55万亩的荒山变成了首府的绿色生态屏障。”高峰林场场长刘涛表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峰林场把发展森林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好生态,提升群众幸福感。

位于南宁北边的绿色生态屏障。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供图

江畅、水清、岸绿、景美。如今,游走在高峰森林公园广阔的水域边上,看辽阔丛林、听蝉音连绵,亦或进行一段长途步行或骑行,享受清新空气,成为市民在闲暇时光的又一选择。

柳州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曾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生态治理,柳州被贯以“酸雨之都”,水污染程度严重。对此,柳州市痛下决心大力开展环境治理,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2020年、2021年柳州市连续两年问鼎全国水质冠军,成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城市。

“2021年,柳州市狠抓源头控制,多层面实施精准治水。”柳州市副市长王鸿鹄介绍,柳州市全市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至市、县、镇三级,全市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2468公里。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四级河长累计巡河10.26万人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72个并全部完成销号。在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方面,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并每月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及时开展排查整治。此外,柳州市还进一步强化船舶污染防治,省际货运船舶全部配备防污染设施设备,建立污染物监管联单制度,创新推行免费接收政策,柳州中心港区船舶污染物实现“零排放,全送岸”。

此外,柳州还多渠道推行联合保水,打破行政壁垒,率先在全区建立“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牵头与来宾市、河池市重新签订《“柳来河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

柳州市的母亲河——柳江。付华周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瓶柳江河的水跨越千里来到两会现场,经过十多天的时间水却依然清澈、透亮。

同样是水治理,广西对漓江进行全流域保护、全流域治理、全流域提升,关停并转迁100多家污染漓江企业。为减少城市段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广西改变千百年来沿漓江而立的桂林市城市发展格局和观念,城市重点向西发展,设立临桂新区,使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远离漓江。系统治理,治出了漓江流域的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桂林市森林覆盖率增至71.97%。漓江干流常年保持Ⅱ类水质。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既是“家底”,也是“责任”。广西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介绍,广西以实际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八桂山山水水。2021年,广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5.8%,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97.3%,在全国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全区有6个设区市跻身全国前10名,有10个市进入前30名,其中,柳州市再获全国第1名;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3.1%,优于91.5%的国家考核目标,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南宁市良庆区的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到高峰林场的绿色生态屏障,再到柳州的“冠军水”和桂林漓江的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广西正按照“蓝天、碧水、净土”的要求,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壮乡特色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