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6%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青羊区金沙街道金沙西墅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智能设施。

3月1日,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宣传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相距去年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已有一年。

一年来,成都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今后,垃圾分类在成都又将如何推进?记者进行了采访。

探访

有小区分类准确率可达80%以上

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的金沙西墅小区。该小区是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较早的一批小区,也是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一进门,就看到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依次摆放了蓝、灰、绿、红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桶身上印有简单的分类指导,表示可分别用于收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记者还在旁边看到一块“金沙辖区垃圾分类管理服务公示牌”。上面有社区垃圾分类监督员和小区垃圾分类引导员的姓名、电话,小区分类收运服务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小区垃圾分类红黑榜等。“我们每月会评比,并在红黑榜上公布。”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3月起,就在这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后,我们撤掉原来分布在各楼栋的垃圾桶,安装分类设施。”金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刘萍介绍,目前,该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可达80%左右。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科林告诉记者,《条例》实施一年来,成都市新增生活垃圾标准化投放点2万余个,同比增长66.7%以上。

不过,记者也发现,并不是所有小区的分类设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成都双楠某小区内,绝大部分居民还是会将垃圾混投在蓝色的垃圾桶里。居民告诉记者,去年有段时间,工作人员会在现场监督并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后来不分类的人越来越多,就没什么人再坚持了。”

“当前,生活垃圾混合投放现象依然存在,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反复。”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破解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更细化的制度来约束管理,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举措

力争一年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38%以上

前端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还包括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一年来,这些环节运行如何?

据悉,《条例》实施一年来,成都在各个环节都下了不少功夫:全市公共机构及小区铺设四分类容器约36万余个;配备四分类收集运输车4800余辆,其中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较2019年底增加2.5倍。

在垃圾处理环节,除了回收,大部分垃圾将被进行填埋焚烧处置。据介绍,目前成都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约330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目前,全市在运行的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厂有9座,设计处置能力达1.58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成都四类生活垃圾的总量都有所增加,但就占比而言,进入焚烧处置的其他原生生活垃圾有所下降,其他三类均有所上升。“这正是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生活垃圾分类做得越好,其他垃圾的占比就会越小。”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分析。

居民反映的先分后混、部分小区的四分类设施当“摆设”等问题,要如何破解?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正在研究制定《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动员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今年在基本实现分类投放全覆盖的基础上,成都将对投放点进行提档升级,创造更良好的分类投放环境,方便大家分类投放。

成都明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38%以上、资源化利用率75%以上,“十四五”期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4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文/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