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奥·幕后|“科技冬奥”画卷上的蓝色白色绿色,分别代表什么?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科技冬奥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时的愿景,如今,它伴随着各项赛事的渐入佳境,一次次照进现实。昨日,在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科技冬奥”主题发布会上,科技部、组委会及其他相关负责人,一同在全世界面前,展出了一幅名为“冬奥会”的科技画卷。

图说:夜晚绚丽的冰立方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蔚蓝的风

零下7摄氏度和零上10摄氏度,这是“冰立方”的两个关键数据,前者是比赛场地的冰温,后者则是观众席里的体感温度。身处同一空间,为何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样的反差,源自馆内的智慧控制系统与分区空调。

北京冬奥组委科技部部长喻红介绍,“冰立方”的智慧控制系统中,配备有4000多个传感器,除了控制场内的两种温度,还能实时监控出湿度、PM浓度等数据,“当场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这个系统会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去调整出风口的方向和风量。”

图说:观众席下方的送风口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除了智能控制系统,“冰立方”里还有一个蔚蓝色的“秘密武器”——观众席下方的送风口。“冰立方”场馆后勤副主任杨奇勇透露,这是为观众席“度身定制”的,“这些除湿送风的装置,是由专业人员单独控制的,与智能系统并不冲突。”

坚强的白

对所有参与北京冬奥会的人员而言,防疫是一根不容放松的弦,其中功劳最大的,便是身处各个场馆内的“白色卫士”。

“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在各个场馆部署了150余台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系统,可及时检测场馆内各点位的空气环境,监测灵敏度比传统手段提高3倍,以此更好地防范相关风险。”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比赛时,场馆内每隔200米就会设置一台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的监测系统机器,利用旋风采样原理,将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采集到盛有病毒灭活液的采样管中,再由专人负责将其运至监测点。

图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

据项目负责人刘鹏透露,这台机器最快能在45分钟里交出一份检测报告,且最多可同时对8份样本进行检测。

轻便的绿

“大家可能知道,冬奥会的火炬采用的是环保的氢燃料,其实这次冬奥会上,有很多地方都践行着绿色、环保和轻便的理念。”许强介绍,目前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服务的大巴车,也都披上了绿色和环保的外衣。“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就有3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服务和保障工作。”许强感慨,岁月翻过了14页,为奥运会服务的氢燃料汽车数量,也从3变成813。

图说:冬奥火炬采用氢燃料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多彩未来

“在本届冬奥会上,科技方面给人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收获,但这不只是属于冬奥的财富,也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财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坦言,未来的日子,类似虚拟赛场体验、氢能源交通工具等技术,都将被推广到更多场景中。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幅“科技冬奥”的画卷上,将出现更多五彩斑斓的绚丽花纹。(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陆玮鑫 北京今日电)

关键词: 分别代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