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新农人利用科技赋能 帮助农民增收

11月22日上午9点,六合区横梁街道艾津稻园生产基地内,户外堆放着的稻谷在阳光下泛着金黄,一批批随着传送带进入烘干机机械仓体。艾津农技集成研究院副院长李志杰站在烘干机前操作着仪器屏幕,不到一分钟便设定好了烘干的温度和时间。

“经过改造升级,今年秋收使用的烘干机用电力驱动,升温速度加快,而且比原来使用的柴油动力设备更加安全,减小了火灾隐患,相当于在给稻谷‘吹空调’。”李志杰一边按下启动按钮一边告诉记者,三台设备一次可以烘干30吨,全天24小时能够运转3个批次,“现在只剩下300吨稻谷没有烘干,这几天就能实现‘颗粒归仓’。”

穿着沾满稻壳和灰土的工作服,戴着手套,眼前这个被晒得黝黑的“绿领”新农人俨然一副地道“庄稼汉”的打扮。2016年,29岁的李志杰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六合,与其他十几位硕士研究生一起加入了艾津团队,此后便一直与水稻结缘,扎根乡村从事农技更新和推广。

“今年我们的水稻种植已经全面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李志杰告诉记者,今年8月,正是水稻抽穗扬花期,需要及时播撒肥料促进水稻生长。过去,播撒肥料还需要组织人工作业,今年受疫情影响,他们大规模采用了植保无人机撒肥料,抢回水稻发育关键期。在随后的烤田期,借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工作人员在移动终端上就可以远程控制田间上水时间和水量,精确管理田间水分。“经过初步产量测量,我们今年自有的1000亩水稻,每亩产量在1100斤左右,与往年相比没有差距。”李志杰说。

在艾津稻园停车场,停放了不少艾津农技集成研究院引进孵化的“大家伙”:试点应用的半喂入式收割机,能够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秸秆剪碎成小段,提高秸秆还田处理效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GPS定位的无人收割机可以自主收割,转弯时也不需要驾驶员操作,减少了人力投入……

2019年开始,艾津与周边农户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成立艾津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今年核心产区订单种植面积已突破5000亩。即使农户没有加入联合体,他和团队也输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让农户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比以往均降低20%左右,并实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目前,加入艾津订单农业的水稻种植户都能在市场指导价基础上获得每斤0.5元的加价收购,完全不用担心销路。去年,联合体帮助农民每亩增收500元以上,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技术带来的优势正在销售市场带来正向反馈,农户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我对科技种植之路更加充满信心。”李志杰说,今年,艾津又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六合区“绿领”新农人联合会,让区内从事农业领域研发、种植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种植户聚在了一起,他和团队正计划依托台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范围,将水稻科技种植推广到更多农户家中。(倪缪康 李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