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农高区推动农业前沿科技集聚 助推农村现代化发展

【写在前面】

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这是启动申报程序以来的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肩负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的使命任务。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南京国家农高区经过两年精耕细作,在重大载体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高新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南京林业大学溧水校区、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国内首个“细胞培养肉”生产研发台等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纷至沓来,“绿色科创城、智慧农高区”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创新资源再聚集,重大科技台全面开建

溧水区白马湖畔,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今年新开工的省重大项目,省市高度重视创新港项目推进工作,省有关部门以及溧水区、市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加快项目推进,也为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是农高区重点建设的协同创新台,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3万方米,致力为农业创新创业提供“港湾”式服务台。

建设重点台是南京国家农高区推动规划落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21年,农高区全面推进几大重点项目建设,除了创新港,还有校地融合台的省重大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溧水校区、省内首家技术创新中心——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又一批创新台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与“时代楷模”赵亚夫研究员合作,成立亚夫科技服务总站、亚夫工作室、乡村振兴学院“三大台”,大力推广并探索适合当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农业模式。充分发挥包含6名院士在内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库作用,通过共建研究院等方式,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向农高区集聚。

一项项尖端技术在白马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一批批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创新项目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所知名涉农高校院所、3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多个国家及省市科研台,高层次“双创”人才200多名,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

锻造“农业芯”,组团攻关“卡脖子”技术

中央多次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南京国家农高区积极扛起“国家队”使命,推动现代农业“芯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初,南京国家农高区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及江苏省种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共有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和直辖市的75家成员单位,联手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打造长三角种业研发、交流、交易台。

南京国家农高区种业基础实力强。目前园区多家高校院所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多功能基因挖掘、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培育等科学研究。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种业相关国家和部省级创新台58个,粮食与经济作物等品种资源3万余份,每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00个。此外,还有红旗种业、明天种业等多家从事种苗繁育和市场推广的企业。

为进一步吸引种业创新台和企业,南京国家农高区制定出台种业专项支持政策,设立总部企业奖、落户奖、经营贡献奖、企业上市奖、科技创新奖等多个奖项,真金白银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一揽子硬核种业政策受到广泛关注,稻麦联合科创中心、生物育种及智慧农业项目等24个种业科研台、种质资源库以及种业研发机构和企业现场集中签约。

产业集群效应突显,项目招引同比增三成

给作物大棚装上“大脑”,可以自主决策农事操作,种植户足不出户,手指点点就可以完成种植——日,笔者在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的丰码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未来农业模式,既省心省力,又安全可靠。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由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智慧农业企业,去年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后,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已得到图灵创投基金、凯风创投等资本支持。

绿色智慧农业是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发展主题,无土栽培、数据采集、智能化种养植、数字信息管理等智慧农业科技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国家农高区将紧紧围绕“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为协同发展产业,以未来食品产业为主攻方向”的“1+3+1”现代产业体系,集聚了中饮巴比、大希地、金阳光等龙头企业,已建成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11.5万亩,产业集群效应日益突显。

聚焦项目招引,南京国家农高区为产业发展蓄能。据悉,园区拓展基金招商渠道和载体台招商,首期规模20亿元的良润产业基金已实质运行。此外,未来食品科技园一期6万方米已经建成,瑞宁食品、川上食品等签约项目即将入驻投产,二期约6万方米已开工建设。

风好正扬帆,农高区释放出项目招引“强磁场”。截至目前,农高区今年先后完成大希地产业园等2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30%。

科技振兴乡村,绿色科创之城初具规模

科技赋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白马中植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浇灌、防虫等农事。现场工作人员表示,示范园打造了5G智慧数字农场管理台,从育种到种植,再到产后采摘加工销售全流程注入智慧因子,实现量质齐升的同时,每亩效益提高50%,彻底改变了当地30多年种植蓝莓的传统方式。

以蓝莓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石头寨村从经济薄弱村蝶变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助力。南京国家农高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签订“5G+绿色智慧农业”战略合作协议,完成164个5G基站建设,实现5G信号全覆盖。2020年11月,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

一年精心布局、两年精耕细作。南京国家农高区贯彻落实“4+1”专项规划,抓民生、攻重大项目建设,白马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建成投用,金谷佳苑安置房五期完成主体封顶……绿色科创之城逐渐从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根据农高区确定的“一城一环”(科创城、绿色智慧环)全域空间架构,园区将新建创新载体,完善科技服务,发展绿色智慧农业,构建吸附拔尖人才、集聚重大项目的“强磁场”,力争到2035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规模达10万以上。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南京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农高区建设第三年,是农高区建设筑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将全力以赴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专项规划绘就的发展路径,科学有序地推进农高区建设发展,推动农业前沿科技集聚、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振兴乡村等各项具体举措在农高区先行先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健 毛潇潇 朱建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