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农高区高举科技大旗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行动

【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启动申报程序以来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肩负着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的重大使命。11月18日,农高区建设获批满两年,这片位于南京东南的沃土上,创新活力迸发、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为了更好地展示南京国家农高区在科技创新、锻造“农业芯”,以及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本报今起推出“绿色科创城智慧农高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农高区建设两年来的丰硕成果。

深秋时节,橙黄橘绿,溧水白马湖畔一片丰收的景象。生机勃发的南京国家农高区高举科技大旗,奔跑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作为目前唯一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国家农高区科教资源集聚、创新势头强劲,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探索出一条“科教兴农、创新引领”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多个新型研发机构落户,推进产学研合作

在慧瞳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的试验田里,一个温室密封功能的舱体可沿两侧轨道移动,通过各种光电传感器、成像传感器快速地获取作物的性状特征,数据传入研究院的实验室后台后,再进行深度解析,从而帮助实现品种改良、品种定制。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人需要体检,植物也一样,通过这些设备测出它们表型,即:生命体性状和特征,从而利于科研人员培育出更加优良、适宜的品种,是攻克种业“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据悉,该研究院主要从事的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项目,有望成为江苏唯一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南京国家农高区在全省独擎国家农高区旗帜,目前已有3家农业类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于此。其中,由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领衔的南京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主要从事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制、系统集成、生产销售等,是国家数字种植业(小麦)创新分中心、智慧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该研究院副院长姚立立介绍,他们给农机装上“大脑”后,农机在工作时就能“随机应变”,比如根据地块的肥沃程度,自主调整播种稀疏度等。

今年新备案的南京福喆未来食品研究院则聚焦中式点心创新,从事新型液态健康食品生产、绿色健康烘焙食品及食品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项目。据悉,该研究院目前正在紧张安装调试设备,预计下月将正式投用。

聚焦前沿技术,推进产学研合作,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的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落地转化,加快孵化一批创新项目。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推进,构筑“未来食品”高地

今年6月22日,未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南京国家农高区举行,农高区与江南大学合作建设的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和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成立,长三角地区首个未来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

3个多月后,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已正式投入运营。该研究院科技创新部主任李凯介绍,研究院聚焦食品营养与健康调控、食品新资源生物合成、智慧食品大数据等5大研究方向,培育食品新资源细胞工厂、新型蛋白重组食品制造等6大新兴业态,“未来食品产业联盟有近40家成员单位,研究院承担技术转化平台的作用,未来将通过研究院集聚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食品企业,打造食品‘硅谷’”。

据悉,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刘元法教授牵头完成的“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日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院士名人等纷纷加盟,是南京国家农高区近一年多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今年5月底召开的首届江苏农业科技节上,南京国家农高区与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研究员合作,挂牌成立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总站、亚夫工作室、南京国家农高区乡村振兴学院“三大平台”,大力推广并探索适合当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农业模式。

在此之前,南京国家农高区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江苏省种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集聚和整合长三角种业资源,从而在南京国家农高区形成创新优势,打造长三角种业研发、交流、交易的平台。

集天下“贤士”,促科技兴农。据介绍,截至目前,南京国家农高区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所知名高校院所、3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多个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高层次“双创”人才200多名,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

科技振兴乡村,让农业变得“高大上”

走进南京国家农高区白马中植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看到蓝莓黑莓的种植天数、当前物候期、土壤含水量、温湿度、农事等信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借助专家们选育的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土壤改良方案,再加上5G智慧数字农场管理平台,蓝莓、黑莓量质齐升,上市时间也可延长两个月。

科技赋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90后”陆超平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他和团队在农高区的“智慧养鱼”项目打造了一个现代化循环流水无人化渔场。“这套系统融合了仿生态尾水处理和物联网两大核心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解决由于水体污染严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产量低、品质差、污染重三大痛点。”陆超平说,有了这项技术,农民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养鱼,真正可以实现‘穿着西装养鱼’,让农业从“脏累苦”迈向“高大上”。

为推进农业技术落地转化,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行业分中心在农高区挂牌运行,该中心创建“一中心、一平台、一体系”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并成立100多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为技术买卖双方“牵线搭桥”,解决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技助力。南京国家农高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溧水区“数字乡村”建设,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签订“5G+绿色智慧农业”战略合作协议,完成164个5G基站建设,实现5G信号全覆盖。2020年11月,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

创新技术支持下,南京国家农高区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设施智能化、农业服务信息化,农业拥有“高智商”,现代农业之花灿烂盛开。(毛潇潇 成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