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骑行爱好者到乡村书屋管理者:把知识载入乡村

晨曦微露,一队环海南岛骑行客正沿着G223国道,穿梭在椰林绿影中。顺着国道海南万宁段东边的岔路口,骑行队伍拐进一个海边小村——大石岭村。村子里有座书屋驿站,是每个环岛东线骑行客都想停下来的休憩点。书屋里,祁甫宁正用沸水冲泡着海南本地的鹧鸪茶,等待骑行客人的到来。

刚过而立之年的祁甫宁,看着眼前有颜值又有人气的乡村书屋,心里像是吃了琼岛山里的百花蜜。祁甫宁是万宁市自行车骑行协会会长,他一路骑行,用车轮丈量青春,也用单车把文化和财富“载”入了乡村。由他经营管理的大石岭书屋,正成为当地乡村文化交流学习的大平台。

“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但乡村文化积淀有些薄弱”

“我要成为一个自行车修车工。”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祁甫宁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作文里。那时的他,第一次骑上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每天放学,他都把自行车擦得锃亮,舍不得让车带一点泥巴。“放学后,与小伙伴肆意骑行在充满花香的田野间是童年最惬意的时光。”祁甫宁说。

在吉林读大学期间,祁甫宁攒钱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从此与户外骑行结缘。由于所学的是机械专业,他对自行车结构和保养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课外时间,祁甫宁就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大学所在的城市,领略北方黑土地上的新鲜与未知。“户外骑行特别锻炼意志力,选定一个目的地,再累也要一脚一脚地蹬过去,这是自行车运动的魅力。”学生时代的骑行,让祁甫宁心头愈发有了股韧劲,这股韧劲让他在成长中总是能克服遭遇的各种难题。

大学毕业后,祁甫宁回到家乡海南,在一家国企工作。工作之余,骑行乡间依然是祁甫宁最大的爱好。万宁哪条乡间小道最适合骑行,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沿着海南村路骑行,经常一边是蓝天碧海沙滩,一边是田园椰香,伴着落日或晨光,景色美不胜收。”祁甫宁与岛内外骑友常常陶醉在海南乡间美景中。

与好友乡间骑行的时间越久,祁甫宁越觉得乡村好像缺些什么。“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但乡村文化积淀有些薄弱。”祁甫宁回忆每次骑行中,岛外好友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想了解海南独特的乡村文化,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地点。因此,祁甫宁逐渐萌生了在乡间做一家乡村书屋的想法。经过一番思考,2016年,祁甫宁办好离职手续,全身心地踏上了乡村书屋的寻梦之旅。

“如果不是长期骑行带给我的那股韧劲,真的很难支撑下去”

“起初也没想到能做大,只想着先在田园乡间建一个能够骑行歇脚的地方。”祁甫宁爱笑,谈起做乡村书屋的缘由,脸上一直挂着腼腆的笑容,“没想到后来越做越好,成了乡村文化交流的平台。”祁甫宁说得轻松,但实际上打造这个乡村书屋的过程却有不少坎坷。

万宁市长根镇大石岭村坐落在国道旁,每次环岛骑行经过这里的时候,祁甫宁都被这里的景色折服。有做乡村书屋的打算时,祁甫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石岭村。听闻这个想法,当地村干部十分支持,主动拿出一间村里老办公房作为场地。老办公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墙皮开裂,窗户漏雨,与祁甫宁想打造的书屋模样差得太远。

“房子必须全部重新修理。”祁甫宁翻动着手机里的相册,展示着办公房原先的模样。按照祁甫宁的设想,乡村书屋必须与周围田园景观相协调,要突出海南特色,让过路游客能够一眼就记住。然而,这些设想要落地却处处是难题。农村里能够请来的装修团队理解不了祁甫宁的设计理念,甚至找不到施工的原材料。“一遍又一遍和工人解释,几乎整天都泡在施工现场。”祁甫宁说,书屋像是他的一个梦想,他不想把它做成一个残次品。

乡村书屋在去年9月开始动工翻新,刚动工一个月,偏偏又赶上10月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月的雨。雨水影响施工,翻修不得不暂停。

“不少村民和工人都打了退堂鼓,认为书屋是瞎折腾的面子工程。”祁甫宁说,“翻修书屋的资金来源于镇政府拨给村委会建设修缮农村文化设施的15万元专项拨款,工期拖长,资金会有缺口,村民怕我丢下烂摊子跑了,我就挨家挨户找村干部和村民去谈,用自己的钱把缺口填上。”此外,书屋翻新中还不止一次因地制宜修改设计,窗户装好后曾经全部拆掉重做……“如果不是长期骑行带给我的那股韧劲,真的很难支撑下去。”祁甫宁说。

今年元旦,大石岭村乡村书屋正式竣工。站在屋外,老办公房的现代化蜕变让人惊叹。古色古香的外立墙面,朴素典雅的木栏门窗,仿佛一所古代私塾。走进书屋,左手边房间内书架上书籍摆放整齐,几位村童围桌而坐静静看书;右手边吧台上茶香四溢,一杯杯茶水晶莹透亮。祁甫宁梦里的乡村书屋终于走进了现实。

乡村书屋富了脑袋,鼓了钱袋

样子有了,书屋的里子到底如何?书屋开门那几天,祁甫宁夜里辗转反侧,思索着管理经营书屋的方式。“没有太多例子可参考,全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祁甫宁肩上有种使命感,“书屋是村民共同搭建的,总要让村民在书屋中得到实惠。”

现实中,不少乡村书屋因为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处于半闲置状态,无人问津。开业半年多,祁甫宁领着大石岭书屋走出了一条与其他书屋不同的发展路子。

“小伙子在这里做好事啊。”村民符墩品每次见到祁甫宁都要握着他的手,把这句话重复一遍。在万宁农村,种植槟榔是农户重要收益来源,符大爷家的槟榔园,今年突然遭遇黄化病。眼看着园子里一棵棵槟榔的树叶子逐渐发黄掉落,想着今年的收入有可能打水漂,符大爷急得饭都吃不下。而且,黄化病具有传染性,大石岭村许多农户家的槟榔树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得知村民有这样的现实困难,祁甫宁主动联系自己骑行协会中的农业专家,邀请他们前来大石岭书屋为村民授课,教授预防和治疗槟榔黄化病的知识。“骑行协会里的朋友听说要帮农民解决困难,很多都是自愿前来无偿授课。”

专家现场给农作物义诊,提出了适合当地的槟榔树黄化病的解决办法,把符大爷和村民们的损失降到了最小。乡村书屋的农业技术课堂也逐渐形成了固定模式,深受村民喜爱。除了农业技术,乡村书屋的课堂也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了解外界的窗口。

来自美国的骑行客比尔,是祁甫宁骑行时认识的老朋友。作为资深骑行客,比尔可不会错过大石岭村的美景,而比美景更让比尔印象深刻的是书屋里认真读书的儿童。比尔曾试着教村里儿童们说一两句基本的英语口语,聊天互动中,比尔被儿童们的求知欲打动,向祁甫宁提出想定期免费到村里讲授英语,大石岭村的乡村书屋英语角课堂就此正式开课。

村里有个孩子的家长给祁甫宁发了一条手机信息,告诉祁甫宁,自家11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去书屋看书、写作业,参加英语角学习,成绩提高到现在全镇第三名,作为家长打心眼儿里感谢书屋。祁甫宁说,虽然不认识这位家长,但收到专门感谢的短信,也让他深深对自己这份工作感到自豪。

书屋富了村民的脑袋,也鼓了村民的口袋。年近50岁的村民曹圣霞被祁甫宁聘为乡村书屋的管理员,她在书屋里学会了磨咖啡、泡山茶,招待过往的骑行客,每月到手工资能有2000多块。祁甫宁组织的骑行、亲子等活动到大石岭书屋,每月都能给村民们带来将近1万元钱的土特产销售收入。

“大石岭书屋不是空转烧钱的项目,城里人骑行玩车要找目的地,村里人卖特产要找客流,两者一拍即合。”祁甫宁说,书屋与他的骑行旅行活动相互融合,他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得到一定的收入,贴补书屋的日常运营,村民也可以从书屋活动中得到客流,省去特产销售的物流成本,也是农旅结合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 乡村 管理者 书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