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每年新建千余家便利店,鼓励各区通过租金减免等多种方式扶持特色小店发展…… 昨日,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本市近三年的便民店发展提出了细分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本市每个社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点、美容美发、维修、家政等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连锁便利店6400个左右,达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300个左右。培育蔬菜零售等八类业态1万个左右的标准化便民店,支持发展一批有北京特色、市民欢迎的特色小店,使北京的便民服务程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研究制定便民店租金调控政策
具体来看,《行动计划》对北京市近三年的便民店发展提出了细分目标。在2019年,计划新建便民店1200个左右,其中新建连锁便利店700个左右,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240个左右;新建蔬菜零售网点70个左右、早餐店150个左右、家政等其他五类业态280个左右。出台特色便民店支持政策,推动各区进行标准宣贯和引导培育一批特色便民店。培育2000个以上的标准化便民店。
到2020年与2021年,北京市每年还将新建便民店1500个左右,其中新建连锁便利店700个左右;新建蔬菜零售网点80个左右、早餐店160个左右、家政等其他五类业态560个左右。每年培育4000个左右的标准化便民店。
此外,《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十项重点任务,多举措为便民店发展开路。 在资金支持方面,将统筹利用商务发展等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建连锁直营门店和特色小店等商业便民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开展便民店租金价格监测,动态了解其经营场所平均租金及其变动趋势,借鉴国内外有关做法,研究制定租金调控政策。利用市商贸流通企业担保平台和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拓展中小便民店企业融资渠道。
同时,抓细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扩大便民店“一区一照”登记试点范围,试点推动“一市一照”登记注册,试点推动连锁便民店企业“总部纳税、跨区分配”。支持便民店企业在规划园区建设集中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实施“审慎包容”监管,鼓励北京特色商业街开展周末临时市集、夜间市集等活动。
此外,本市还将建立便民店大数据服务平台。动态调整和完善《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库》,并将特色小店等数据信息统一纳入便民店服务平台。加强便民店监测和核验,及时更新“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电子地图”,供市民查询。
发挥政府作用做到“五个一批”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常态化经营风险监测和绿黄橙红四级预警机制。加强便民店大规模关店的善后处置,多部门协同,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利益诉求,确保便民店服务不断档。
同时,《行动计划》对便民店的选址布局与功能搭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拓宽便民店设施空间,北京市将首先发挥好政府作用,做到“五个一批”:通过规划配置一批,特别是规划中已经明确的便民设施配置指标要落实到位;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改造提升一批,便民店尽可能保留,菜场尽可能不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补上一批,便民服务设施不足的地区,腾退空间应优先发展便民店;安排国有商业设施发展一批,鼓励国企按规划和需求自办或将自有土地房屋优先出租给便民服务企业;运用政策手段扶持一批,支持各区政府从市场租用一些空间用于便民店建设。
另外,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学校、地铁、医院、公园、科技园区等便民店布局不足区域的空闲资源,推进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在便民服务设施不足区域,探索利用厢式智能便利设施、自动售卖设施、蔬菜零售车、移动餐饮售卖车等非固定门店便民商业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利用原有供销网点,支持连锁便利店企业在农村布局发展,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
针对特色小店推出扶持政策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市将支持开发自有品牌,引入定制商品,拓展与电商平台合作渠道,扩大商品经营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便民店增加早餐、蔬菜、针头线脑、简餐主食制售、机制饮品制售以及果蔬生鲜、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图书音像报纸杂志等商品零售。
鼓励便民店增加小物维修、代收洗衣、代收代发、复印传真、照相扩印、充电宝租用、提供雨伞等便民服务功能。支持便民店24小时营业,设置就餐和读书区、开放卫生间,完善老年卡、刷脸、网络等新型支付结算。同时,拓展便民店社会服务功能。建设以便民店为主体的“熟人社会”,在便民店引入公益宣传、社区服务等功能,创建汇聚家庭交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微型社区公共交流中心和便民驿站。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中还提出要推动特色小店发展。将对在市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饮或其他生活服务类小型店铺,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盘活国有网点资源,鼓励各区通过租金减免等多种方式扶持特色小店发展。搭建特色小店与品牌连锁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对确需更新改造或拆迁的特色小店,应优先原址复建或就近安排经营场所恢复经营。文/本报记者 李佳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标准 县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这家山东科技企业的暖心行动2022-01-15
- 临潼区:多措并举助力农业复工复产2022-01-15
- “这个嘉宾思路厉害”,市消保委委员张兆安做客《海波热线》特别节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锡章带队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这家知名书店,新年再出发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