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乡土专家”创建大米品牌 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秋忙正酣,白鹭飞舞,沿着高淳区固城街道义保村村道一路走过去,农田里的水稻已经完成收割,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22日上午,秋亚家庭农场的267亩农田内,农场主孔秋娣挽起裤脚检查油菜、紫云英出苗和生长情况,指导工人修补漏水田埂,为来年做准备。“一亩三分地,四季农事忙呐!”孔秋娣笑着说。

如今高淳有名的“乡土专家”孔秋娣曾经也是个农业“门外汉”。以前,她和丈夫在高淳县城开店,做过服装、餐饮生意,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回娘家探亲时发现,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种植业效益较低,当地出现了较严重的抛荒现象。见此,一直怀揣“田园梦”的孔秋娣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一头扎进义保村的荒地里搞起了绿色有机种植。

孔秋娣种田,给村民的第一印象就是“能折腾”。“好好县城里的孩子跑到农村来种地,还妄想不用农药,真是海量(心大),干不到一年估计就要跑了。”这是当地村民对孔秋娣的评价。但孔秋娣却坚信现代农业必定大有可为,她希望做点事情来改变农村面貌。

在质疑声中,孔秋娣在荒地上开始了乡村创业梦。她秉持崇尚自然、修复环境、造福群众的理念,积极探索“稻鸭共作”模式,“利用麻鸭杂食的特点,将鸭养殖在稻田里吃虫、吃草,鸭粪还可以做肥料,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再辅之以杀虫灯和人工拔草,就能实现全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目标。”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孔秋娣的稻田里长满杂草,有的甚至比秧苗还高,40℃的高温下,她顶着烈日在田里拔草,差点中暑进了医院。尽管如此,当年稻田亩均产量仍有800多斤,令当地村民很吃惊。

绿色有机农田要提高亩均产量不易,孔秋娣在加强自我学的同时不忘向农业专家请教,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农业知识培训。很快,她总结出一套绿色有机种植的秘诀:秧苗长满30天再插入稻田,秧苗大、水面高,不易长杂草;水稻株距控制在28厘米,是普通稻田的2倍多,方便麻鸭“进场”;每年只在4月压菜籽饼作基肥,10月套播紫云英,增加培肥效果,稻田亩均产量迅速提升至1000多斤,年净收入也由原先10多万元提升至60万元。

“新农人”孔秋娣还有着前卫的品牌理念和产销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她在农产品供给侧上下功夫,在推动发展生态种养、绿色食品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品牌,并通过朋友圈、抖音等台对外出售,尽管每斤售价达15元-20元,但还是供不应求。

如今,孔秋娣的秋亚家庭农场拥有会员上千人,“秋亚牌稻鸭米”先后获得南京好大米、上海市名特优农产品畅销产品、南京市优质食味籼米、粳米金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等荣誉。她本人也被评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江苏省青年农场主、江苏省“三带”新秀和南京市“三八”红旗手。

在自身增收的同时,孔秋娣还不忘反哺乡里。8年来,她每年向当地100多户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余万元,成功带动30位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创业和助农致富的“双赢”梦想。(杜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