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每年修复湿地3000亩以上

江豚逐浪,飞鸟盘旋。持续多年的湿地修复给南京带来了江豚种群定居和珍稀濒危鸟类集群的生态景观。前不久,受市绿化园林局委托,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茂松副教授带队进行的湿地鸟类调查,报告显示,在南京重要湿地活动的鸟类多达154种;“微笑天使”江豚也有三个种群在长江南京段的三片水域固定活动。

南京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得益于我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修复和保护工程。五年来,我市共计修复湿地1.72万亩,其中包括长江湿地7600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6%,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拥有9.72万公顷湿地资源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长江穿城而行的南京,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既有湖泊、河流等自然湿地,又有大量的库塘、水产养殖场等人工湿地。根据2009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结果,我市湿地保有量9.72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14.8%。其中自然湿地4.6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47.33%;人工湿地5.12万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52.67%。此外,涵盖其中的2.1万公顷长江湿地,还是我市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也是百余种鸟类的栖息越冬地,针对长江湿地的保护率达到了80%以上。

2014年2月2日,《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湿地保护和管理正式进入法制化、规范化阶段。一场针对全市湿地的修复和保护战,由此开启。

每年修复湿地3000亩以上

围绕“长江大保护”,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每年修复湿地3000亩以上。

据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相继在新济洲、龙袍兴隆洲、乌鱼洲和绿水湾等长江沿线的湿地公园,开展了退渔还湿、动植物栖息地修复、江滩湿地植物恢复、水系疏通整治等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自2017年起,溧水石臼湖开始实施围网清理、退渔还湖工程,并于2019年新建石臼湖省级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力度的增强,极大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冬季在此迁徙驻足的小天鹅、豆雁等冬候鸟数量大幅增加,石臼湖成了南京的天鹅湖,江苏最大的小天鹅越冬地。

针对全市湿地的保护,形式也越发多样。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新增了江苏南京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江苏溧水石臼湖省级湿地公园、江苏溧水东屏湖省级湿地公园、江苏六合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自此,我市的湿地公园总数由5个增加到了9个。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溧水区洪蓝石臼湖、栖霞区天字号洲、鼓楼区护城河等20个湿地保护小区。

鱼虫林鸟湖草在此汇集

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综合效益显著。据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南京长江湿地多次观测到白琵鹭、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白头鹤和红头潜鸭等珍稀濒危鸟类;江豚的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离岸边人群也越来越近,每年还有四五头小江豚出生,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中心能近距离观赏江豚的大城市。

在江宁区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鱼虫林鸟湖草汇集,生物多样性丰富。南京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洲岛上的维管束植物已从2016年的366种增加到了501种,脊椎动物从142种增加到269种,鸟类从原来的103种增加到180种。

位于六合区划子口河与滁河入江河口之间的龙袍省级湿地公园,近万亩芦苇荡,江岸林带茂密,森林、草滩、水域兼而有之,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长江的浩瀚壮阔,更能领略芦苇翻飞、水鸟徜徉、鱼翔浅底的独特湿地风光……

湿地保护,南京始终在征途。(孙琳)

关键词: 修复 湿地 保护 生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