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能源装备进入高端市场行程缓慢

日前,记者在机工智库举行的2021年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国内机械工业资产规模和营收已分别达到26.52万亿元和22.85万亿元,实现利润1.46万亿元,一大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作为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大国,我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世界级企业数量却较少。这一现象在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更为突出。例如,Wind数据显示,我国A股超千亿美元市值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仅有一家。

机工智库研究员司建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装备制造领域存在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其中,中试平台布局缓慢是阻碍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内能源装备难以进入高端市场。

以履带起重机为例,该机可进行物料起重、运输、装卸和安装等作业,在电力、石油化工、水利水电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核心电控元件力矩限制器国产化水平尚待提升。由于缺少试验验证,国产力矩限制器在超起工况下的控制精度很难达到5%的要求。要提升技术,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经验总结修正计算模型。

据介绍,投资高企、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是中试平台布局缓慢的主要原因。能源装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技术的中试熟化、产品迭代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入。一般试验验证环节的投资是研发的6—8倍,企业动力明显不足。

司建楠透露:“在核电站主泵研发方面,据沈阳某公司反映,建设一个主泵全容量试验台需要投资约17亿元,企业销售70台主泵才能收回投资。投入巨额资金的同时,企业还要承担转化成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即使做出了样机,也需要与下游客户匹配、磨合。部分产品的磨合期长达数年,不仅需要用户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

司建楠建议,加强产业内统筹协调,鼓励企业特别是大型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通过重组、合作、共享等方式自主自愿组建共性技术企业类平台;同时,聚焦石化等重点领域,分类推进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培养一批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董梓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