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研了解到,房地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出台叠加偿债高峰期,高负债房企面临较大压力。福晟集团、泰禾集团等规模房地产企业已出现爆雷风险,阳光城等品牌房企也面临合规的阵痛。专家建议,切实落实融资新规,建立相应监测和预警机制,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
高负债房企资金压力加剧
2020年8月,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推出后,房企融资环境随之收紧,加上年末偿债高峰期的到来,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6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从2012年一季度的19.2%升到2020年9月末的28.8%,8年时间提高了9.6%。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占比仍然较高。浙商证券分析师胡娟说,从违约的房地产债券来看,一是部分房企扩张激进,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拿地、开发,有息负债过大对现金流有所吞噬,比如中弘控股。二是一些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以银亿和华业为典型代表。三是整体布局存在缺陷,导致销售回款出现问题,主要典型是天津房信和泰禾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房企一直靠高负债、高周转来维系运营,如果触碰“三道红线”,将难以获得增量资金,这无疑卡住了房企融资的管道。
在申银万国28个行业分类中,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为79%,位居行业第三。根据监管新规的标准,55%的上市房企负债率超70%。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我国房地产企业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03万亿元。据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测算,2016年以来,房企发债高峰期发行的境内信用债将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到期,2017年以来房企发行的海外债将集中在2020年至2023年到期,2021年到期的境内信用债规模和海外债规模分别约为5492亿元、3509亿元,相比2020年到期量分别多增353亿元、1149亿元。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房企在金融监管升级的过渡期将承受降负债与冲业绩的双重压力。按照近5年房企债券融资发行周期推算,预计房企债务压力实现实质性下降仍需3至5年时间。
部分房企现爆雷风险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戴亦一说,房地产企业大多在规模扩张的阶段使用较高财务杠杆,负债率较高,“长债短借、以债养债”现象普遍。“这种发展模式在房企卖房顺利、现金流流畅的时候可以维持,而一旦遇到政策调控或融资不能按时到位,就会形成资金和债务的错配。”
“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明知会亏,依然要拿项目,且绝大多数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拿地开发,”蓝绿双城董事长曹舟南说,“不少房企是‘十个锅五个盖子’,容易产生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说,去年以来,疫情对房地产企业回款造成影响,令房地产行业通过长期高负债、高杠杆积累的风险集中爆发。
部分规模房企已“爆雷”。曾经的百强房企福晟集团深陷债务危机。截至2019年底,公司负债已超过700亿元,资产负债为77.32%。福晟的债务还存在民间借贷和员工跟投债务等。
事实上,采取跟投机制是房企的普遍做法。一名阳光城员工告诉记者,他从多家银行借了消费贷,每年可提现几百万元,然后跟投公司项目“赚差价”。“消费贷利率是4%至7%,而公司资金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
为了解决资金困境,2020年初福晟集团与世茂集团进行并购,联合成立世茂福晟平台,但经营依然不稳定。福晟在福建20多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上海、湖南、广东等地也有项目停工。
再如泰禾集团,由于该企业不断高价拿地,其负债总额从2012年的100多亿元飙升至2000多亿元。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泰禾集团最终陷入债务困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增至487.10亿元,尚未支付的利息为64.76亿元。北京、上海、杭州多地项目停工,一些业主一边租房,一边还贷,走上看不见尽头的维权之路。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下,行业高杠杆、高负债、快周转的模式恐难持续。只做规模不重盈利的房企恐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恐波及相关金融机构。
房企积极降杠杆降负债自救
在地方调控频频收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穿透式监管下,高负债房企面临较大压力,纷纷通过加快销售回款、出售资产、股权融资等多种手段降杠杆、降负债。
“短期告别高杠杆还颇为艰难。”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面临即将到期的债务压力,开发商可能不得不对外融资“找钱”。同策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1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总额为256.36亿元,占比23.50%,环比大幅上涨331.2%。国泰君安研报称,股权融资不会增加有息负债,同时可以增厚权益,对改善公司负债水平作用显著。业内分析认为,在“三道红线”之下,未来房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入战投、转让项目股权等现象将继续增加。
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切实落实融资新规,建立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建议,落实面向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要求,并运用好面向居民的贷款价值比(LTV)、贷款收入比(DTI)要求,和面向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限制、贷款风险权重要求,可有效调控房企杠杆水平,降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连平建议,建立因地制宜的、动态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及早发现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是警惕房地产投资波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随着融资监管的加强,房企将加速推盘,寻求通过销售途径回笼资金,而对拿地和新开工趋于谨慎,需要警惕由此引发的房地产投资波动。
三是关注房地产资金链问题可能引发的局部金融风险。戴亦一说,房企相当一部分贷款来自于民间借贷融资,后者特点是偿债时间短、借贷成本高。同时,民间借贷往往伴随“联保互保”等现象,一旦问题产生,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多个公司或者个人出现资金危机,导致局部金融风险。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