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老照相馆重回西单首迎春节

陆世芹在介绍一幅她颇为得意的手工上色照片

陆世芹亲自演示对照片进行手工上色

提到国泰照相馆,老北京人并不陌生。1956年,国泰照相馆从上海迁入北京,原址位于西单北大街。上世纪70年代,国泰照相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功能最全的照相馆之一。不过从1989年起,国泰照相馆开始走下坡路,前后经历了三次迁址,从西单到新街口、再到蓝靛厂和银河SOHO,由于老顾客大量流失,照相馆的生意一直不景气。

三易其址后,老字号国泰照相馆于去年7月重回西单。如今,国泰照相馆将迎来“回家”后首个春节。虽然拥有相片手工上色这门“绝活”,但其社会的认可度并不高,且传承人也面临“断代”,这让照相馆总经理陆世芹有些无奈。“恢复要有一个过程,我并不着急。” 今年已经65岁的陆世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等照相馆的业务恢复正常后,她一定要开班招徒,让人们逐渐接受并喜欢上手工上色这门老手艺。

老照相馆重张

期待老顾客回归

走进西单商场二层东厅,与卖中老年服装的摊位比邻的就是国泰照相馆新店,其面积有100多平方米。从“国泰照相馆”的牌匾到墙上展示的人像摄影作品,这里都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怀旧味道,不过店内顾客寥寥,略显冷清。“这不是原来的国泰照相馆吗,又回西单了?”几位逛商场的阿姨走进照相馆,了解拍全家福的价格和时间。一位阿姨说,今年春节趁着全家人都在,一定要来这里拍张照片。

“现在有西单和银河SOHO两处店址。春节期间银河SOHO的店不营业了,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西单这边。” 国泰照相馆总经理陆世芹告诉记者,等银河SOHO的店盘出去后,照相馆将会全部搬过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她希望重回西单的照相馆,能把以前的老顾客们再召唤回来。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新买了一批拍摄节日照片用的道具服装,还推出了提前预订全家福打折的优惠,现在已有不少客人预订了,今年春节的业务应该会不错。”陆世芹说,春节期间他们还可以为顾客订制具有收藏意义的“私人相册”。

手工上色绝活

数十年来未间断

“全北京只有我们还能给相片手工上色,这可是我们的绝活。” 陆世芹自己就是一位上色师,在这行已经干了快50年,这门手艺也在她手中一直流传着,“彩色照片出现以前,都是黑白照片,很多人觉得不好看,就用颜料把照片涂成彩色的,这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特别流行。”

说起自己的老本行,忙碌了一天的陆世芹来了精神,她从照片墙上取下一幅人像照片。照片中,一位穿紫色毛衣、戴着毛线帽子的女孩,微笑着面对镜头,脸部轮廓清晰而又分明,“这其实不是拍出来的,是我在底片上画出来的。”为了让记者了解手工上色的步骤,陆世芹拿出了平时使用的工具——棉花、竹签、羊毛刷、化妆笔,还有油画颜料等,随后她又找出一张照片开始操作起来。

“上色的时候,先要用棉花蘸着两三种颜料把照片的背景涂均匀,然后再给人物的脸、衣服上颜色。” 陆世芹说,上色看着很简单,其实门道很多,“给人物上色,最难的还是脸部,比如嘴唇要用透明水彩涂上一层底色,上色的时候油彩不能把嘴型画走样了。再比如给眼睛上色,眼球周边是棕色的,瞳孔是黑色的,眼白的地方要加些蓝色,还有大眼角要有点红色才显得逼真。”

准备开办培训班

把技艺传下去

很多上色经验是陆世芹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不过对于这样一门老手艺,陆世芹对它的未来却有些担忧。“现在全北京会上色的也就十几个人,而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 陆世芹说,目前她还没有带出一个满意的徒弟。有人曾建议她开个培训班,但受到场地、精力的限制,培训班一直没有办起来,“以后时间和精力允许了,我打算办个小培训班,找三五个想学的年轻人,把这个技艺传下去。”

更让陆世芹百感交集的是,随着数码照片的普及,人们对照片上色的热度早已今非昔比了,“以前照相馆还没开门,来上色的顾客就已经排起长队,有些客人恨不得上完色就把没干的照片拿走。”而照相馆重回西单以来,她只接到两单照片上色的业务,“一位中年人知道我们这里还能给老照片手工上色,特意把他父母年轻时候的照片拿过来。”

看到顾客对上完色的照片感到满意,陆世芹的内心稍感轻松,她觉得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这门手艺产生的艺术效果都是代替不了的。“它等于是在摄影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介于照片和油画之间。它用颜色表现立体感、质感、空间感,一张照片拍出来可能平淡无奇,一旦上了颜色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陆世芹说,她打算在西单的新店里多挂几张上色后的照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这门绝活。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