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法律”速解纠纷 怀柔汤河口法庭创建“三调联动”模式

“照片里是您家的伙墙(指两家共用的一堵墙)吗?”

“是,对方就是油儿,不了人(意为对方是不讲理的人)。”

明明也是普通话腔调,可在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汤河口法庭的立案大厅里,法官和当事人大妈的话,却让记者听得一头雾水。

在这个距北京城区110公里的远山区,方言俗语自成体系,可“90后”法官助理李苏用起这套方言交流却毫无障碍。李苏听懂了大妈的诉求没有马上办理立案,而是找来庭长陶杰。陶杰拨通纠纷发生地司法所的电话,对方马上回复:“我们尽快联系村里做做工作。”

陶杰说,汤河口法庭是全市管辖面积最大的法庭,多为深山区,可在他们这里,法庭与乡镇政府、各驻镇单位以及各级村组织都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成为常态化纠纷解决模式,充分凸显了不同主体在分类纠纷化解中的特殊作用,形成具有鲜明大山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民俗+法律”速解纠纷

从怀柔宝山镇乘车1个多小时赶来的张大爷,拿着手机走进汤河口法庭,正好碰上陶杰。张大爷说:“你看,我后院那家弄的铁皮厕所紧贴着我家院墙,我要整修院墙,根本没法施工。让他挪,他比我还横,我要起诉他,让他排除妨碍。”

陶杰一看照片,确如张大爷所述,可张大爷只有一张照片,要让他写诉状、证据清单等,然后再等待送达、庭审、裁判送达等程序,不仅会让老人身心劳累、多次往返,整个流程下来怎么也要一两个月。

陶杰觉得,张大爷所在村民风淳朴,这样的事情还是找当地村组织先行过问比较好,于是拨通了宝山司法所所长刘佳斌的电话。对方听后,当即答应司法所立即和村里联系,先行调解,让张大爷先回村。

两天后,陶杰接到刘佳斌打来的电话,称已和村支书去实地看过,村支书现场协调后,对方同意近期就将厕所后撤半米。

一周后,刘佳斌给陶杰发来微信照片,铁皮厕所如约后撤。

“村组织真是给力。”在陶杰看来,这起纠纷能如此快的解决,靠的就是大家伙相互配合,还有淳朴的民风。

汤河口法庭是个典型的山区派出法庭,辖区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以家族方式集中居住。传统的家族邻里关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风民俗,部分村镇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村规民约,涉及家庭、邻里等方方面面,得到山区群众的普遍认可。

“法庭通过乡镇人大代表进法庭、法官下乡、村民调员培训等方式,主动对接村委会、调委会,引导村级组织第一时间发现纠纷,第一时间处理纠纷。先行调解效果不佳时,法庭则会派员入村联动化解,通过用民俗讲道理,用法律讲后果,‘民俗+法律’相结合,实现山区村民纠纷的妥善化解。”陶杰说,这就是颇具怀柔大山特色的联调机制。

联动行政部门专业调解

“民俗+法律”化解邻里、继承等纠纷效果颇佳,可遇到打架伤人、交通事故、消费侵权等纠纷,就会显得专业性有些欠缺。

村民孙某因嫌邻居家盖房施工未打招呼,酒后脚踹打砸邻居家的盖房设施,双方拉扯不断,幸好被民警及时制止。事后,双方在派出所达成和解,承诺互不追究责任。谁知没多久,孙某就把邻居告到法庭,索赔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医疗费等。法庭受理此案后,第一时间向村委会了解情况,可事发时村委会人员不在现场,具体细节难以准确描述。法官随即联系当地派出所,找到当时出警的办案民警,民警爽快地答应和法官一起再开展一次调解。

见到民警,孙某有点难为情。“当时是你酒后动粗才引起的矛盾,双方都动了手,也都受了伤,你们不是达成和解,互不追究了,怎么又反悔起诉了?”面对民警的问询,孙某吞吞吐吐地说回去再考虑考虑。第二天,孙某便撤了诉。

记者了解到,汤河口法庭所在地有多家驻镇行政部门,承担不同的社会管理职责,它们在各自领域具有法庭所不具备的专业背景和特殊作用。汤河口法庭通过党建联动、队建互动等方式,与驻镇各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纠纷联动化解机制。例如,遇到人身侵权类纠纷,联合医院、派出所等部门进行化解;遇排除妨害类纠纷,联合国土、城管等部门化解;遇合同类纠纷,则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化解。其间,法庭与司法所之间的月度联席会议机制,与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联合打造的“五元一点”纠纷处理机制等,都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方法,沿用多年。

在汤河口司法所做调解工作多年的孟祥岭,如今又担任起汤河口法庭驻庭人民调解员。他感触颇深地说:“有的案件当事人,发生矛盾先找司法所,可我们调解后还想听听法官怎么说。现在我们搬进了法庭,开展调解工作更有底气,我们的话也更有说服力了。”

借力乡镇政府深层化解

采访进行到一半,陶杰突然被招呼出去,许久才回来。原来,是一位村书记找他咨询。村里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腾退一些之前被村民们擅自占用的荒地,如何腾退、如何补偿,村里拿不准,想让法庭从法律上把把关。

村里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庭,在汤河口不是什么新鲜事。“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审判角度处理,不仅成本很高,而且还容易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陶杰说,所以,只要收到涉及此类问题的案件,我们都会主动跟村里联络,通报信息、调查情况。久而久之,这种沟通变成了双向的,村镇政府遇到问题也会主动找我们咨询。

前不久,汤河口法庭立案大厅热闹了好一阵子。某村70余户村民来法庭要求立案,起因都是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房屋质量问题。房子有问题,可开发商不仅拒绝担责,还以拖欠工程款为由反诉了村民。这一大拨案件如果走诉讼程序,无论审理结果如何,每起案件都免不了近10万元的鉴定费用,村民肯定难以承受,而且还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大体了解了双方诉求后,陶杰带着助理直接去了乡政府。不久后,由乡政府一把手牵头,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村民代表、承包方负责人以及法官等共同参加的协调会召开。经过反复协商,各方达成一致,由法庭代为选择一家询价公司,入户对村民房屋质量问题的赔偿数额进行询价,询价费用由乡政府承担。开发商则以询价结果为标准,相应扣减村民所欠建房尾款,一起剑拔弩张的群体性纠纷迎刃而解。

陶杰对记者说,近年来,涉区域、涉群体类案件出现高发态势,部分案件仅依靠法庭力量,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汤河口法庭在纠纷处理中,联合相关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联合办案,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法庭一方面主动搭建多方协商化解平台,将纠纷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另一方面加强对案件数据分析调研,发现案件背后隐藏的辖区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再以司法建议的方式敦促相关部门堵住问题缺口。

据统计,得益于“三调联动”,汤河口法庭近几年每年诉前调解纠纷300余件,大量民生纠纷诉前得以圆满解决,群体访和矛盾激化案件的数量皆为零,具有大山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正日益发挥其高效亲民的法治作用,让大山里的居民体会到法治温情。

□ 记者手记

在汤河口法庭采访,见到了当事人、法官、调解员,未曾想还碰到专门来此咨询涉法问题的村干部以及汤河口镇司法所所长。汤河口法庭管辖的5个乡镇位于大都市偏远山区,是典型的乡土社会、人情社会。孰对孰错,找村里有威望的干部评评理,让专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分析清,到法庭、司法所听法官、调解员讲讲法,乡亲们的心里自然就有了数。

从来不推事,在这里早已成为各级干部的习惯,不仅是因为有机制,更是因为有传统。他们通过无数事情发现,只要团结合作,每人都使点劲儿,乡亲们就能感受到温暖,看得见努力,矛盾就容易化解。

确实,再难的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只要有人去做,一个人不行,那就几个人。(记者 黄洁)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