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委市政府会同中组部、科技部等中央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
此次改革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四方面提出20条举措。多项举措为全国首创和先行。记者注意到,此次改革将允许外籍人才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交流访问提供便利。在申请永久居留方面,此次改革在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申请。
看点1 外籍人才可换发多次入境访问签证
考虑到来京的外籍专家学者及中关村企业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主要以短期签证入境,每年需频繁办理各种手续,程序较为繁琐,这次政策创新将允许他们换发多次入境有效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交流访问提供便利。对来京探亲等处理私人事物的外籍华人也将签发五年以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
申请永久居留方面,在之前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车政策的基础上,此次新政将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可以通过直通车申请永久居留,实现了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全覆盖。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曦介绍,北京市创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直通车机制,在海淀中关村大街设立了中关村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这个大厅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公安部在地方设立的永久居留的服务窗口,办理时限缩短至50个工作日,办理时限也是全国最短的。“这次突破性地将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家属纳入到直通车的政策范围,同时为外籍人才的子女来京入学提供便利,他们可以到北京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学习签证,直接入境。”王曦说。
看点2 外籍人才可担任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
此次改革为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提出六项政策,在外籍人才担任法定代表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等方面实现突破。
此次改革提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同时试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共部门外籍雇员管理方式和体系。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中关村示范区内国家科技示范项目。此外,改革还提出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示范项目。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开放外籍人才引进使用的领域,有利于更多外籍人才发挥作用,深度参与北京市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说。为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此次改革还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降低外商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等政策。
看点3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类海外环境
国际人才到中国工作,如何为他们提供好服务保障,解决他们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此次改革提出包括外籍人才住宿登记简化、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措施。
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计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推出更多他们需要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
翟立新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相关政策落实需求,进一步在外籍人才集中的区域再建立相应的服务窗口,让这些窗口能集成市级相关部门的服务事项,包括建立跟公安部服务大厅的联通机制,一站式受理外籍人才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为了让外籍人才更好地在北京发展,今年北京还将加强国际化人才社区的建设。
翟立新介绍,初步布局是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昌平未来科学城、新首钢地区四个地方建立国际化人才社区,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为外籍人才提供一个“类海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到北京真正安居乐业。
声音
将中关村打造成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世新昨日表示,此次政策的出台,是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发展环境优良、人才迁移便捷、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李世新表示,中关村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能力最强劲、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过去,中关村不断开展政策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多项政策复制推广全国。现在,面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国际化人才需求,需要中关村发挥“排头兵”作用,探索实施更多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举措,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全球开发和配置人才智力资源的能力,推动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李世新认为,此次改革针对性、示范性和协同性都很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政策中,绝大部分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部分政策仅在北京先行先试。同时,《若干措施》不仅限于人才政策,而是将人才、科技、产业、服务政策统筹考虑,着力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让人才尽快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便利。”李世新表示。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