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粮生产势头良好 冬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

今年夏粮生产势头良好,冬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增加了300多万亩。目前,西南地区小麦已收获过半,增产趋势明显;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即将大面积收获,大规模机收即将拉开序幕。

“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季,小麦机收是夺取夏粮丰收的临门一脚、收官之战。要扎实做好小麦机收,确保丰收到手。”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介绍,当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达到97%、94%和78%。据测算,如果能把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25亿斤以上,潜力非常可观。

在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唐仁健表示,要努力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做文章,持续提升农机技术管理水平,减少损耗,努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粮食作物机收损耗与机具性能及作业质量密切相关。”唐仁健介绍,农业机械不耐用、收获时机不恰当、农机手操作不规范、作业条件不适宜是导致损失率偏高的主要因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从今年夏收开始,及早谋划部署,采取针对性举措,千方百计努力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

一方面,要强化作业管理和宣传培训。作业要规范,标准是前提。机收损失标准已经比较完善,但“重制定、轻应用”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加强标准宣教,推动按标、按规作业。引导供需双方把作业质量要求列入作业合同,严把质量、严控损失。

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指导和组织调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引导农户和农机手选择合适机具及适宜割期,避免增加损失。同时,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机手正确调整机具状态。针对作物因灾倒伏的特殊情况,迅速调度适用机具支援抢收,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强化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机收减损,机具质量是关键。要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监管,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纳入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增强产地烘干能力,降低烘干成本,促进适期收获,进一步减少生产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小麦适收期只有3天至5天,如果收获不及时,不仅造成产量损失,也会影响下茬作物播种。”唐仁健表示,要用30天左右时间,把3.35亿亩小麦收获到手,再把夏玉米适期播种下去,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抢农时、增效率、夺丰收。

“三夏”期间天气变化快,生产时间紧,“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龙口夺粮”的任务十分艰巨。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极端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5月下旬到6月底,黄淮海地区暴雨洪涝等灾害天气可能偏重发生。

面对“三夏”气象灾害风险,唐仁健提出,要充分发挥机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加速夏粮收获进程。极端天气预警后,要迅速调集机械集中抢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从前期调度情况看,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25万台。

(记者 吉蕾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