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于今日(8月26日)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记者:日前我们看到《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占到了2500万吨。这一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民以食为天”,人人要吃饭,天天要吃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职责,这根弦是始终绷得紧紧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就是20字方针。核心要义是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针对刚才这位媒体朋友提的问题,我先谈谈我的认识,我想主要讲两句话:第一句话,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都知道,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13277亿斤这是一个粗略的概念,我们给它平均一下,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而且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150公斤说的是原粮,如果折成成品粮,也就是折成米、折成面,按照出米率70%、出粉率70%算,就是一年一个人准备100公斤的口粮就够了,面和米1:1搭配,就是100斤面、100斤米,基本就够一年的消费了。我们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是200公斤,多年的粮食丰收,库存是充裕的,价格总体平稳。说一个价格,我90年代参加工作,当时我的工资是240元,现在是1万多块钱,涨了多少倍?再说粮食,说小麦,90年代初咱们国家实施的小麦保护价收购,混合麦是六毛九,白小麦是七毛一,现在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最高1.18元,都没涨到两倍。所以当前一些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可能社会上舆论就有不同的反映了,从我的角度,我们社会应该能够接受粮价一定程度的波动,不是说上涨,而是应该回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90年代初,一袋化肥50块钱,现在是100块钱,粮食生产成本也上涨了。所以,对粮食价格略有上涨,社会应该有个接受程度,这是举我个人的例子,你们算算你们当时参加工作时的粮价和现在的工资水平,再问问你们父母当时的粮价、工资和现在的粮价、工资,这个账一算就算出来了。所以,粮食丰收、库存充裕、价格平稳,为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书记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这是我想说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坦率讲,我们国家的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前几年我们的大豆面积一度减到了1亿亩以下,这几年我们搞大豆振兴计划,大豆面积连续几年恢复增加,去年恢复到1.4亿亩,是历史上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大豆还有缺口,产不足需,而且产需缺口逐年加大,每年进口8000万吨到9000万吨,这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决定的,这边要保玉米,保谷物自给,因为玉米、大豆是争地的,东北是争地的,黄淮海夏玉米和夏大豆也是争地的。如果算一下这8000多万吨的大豆,按照国内的耕地生产,需要6亿多亩耕地。我刚才讲的突出矛盾还主要在大豆上。我们要适度进口一些,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为调剂品种余缺进口一部分谷物,但是这部分进口谷物的总量还是偏少的,谷物进多少呢?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即便按照刚才这位记者同志说的专家测算的,“十四五”期末我国谷物进口2500万吨,也就占我国粮食产量的4%,100减4%,我们国家谷物自给率还达到96%以上。这就说明我们国家的谷物自给水平能够做到基本自给,保证在95%以上。
今后我们可能还要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的品种,短缺的品种是什么?小麦,小麦不是说都要进口的,小麦进口主要就是强筋、弱筋,强筋做面包,弱筋做糕点、做蛋糕,这两块我们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量也不会太大。我们还是以中筋为主,老百姓还是以馒头、面条为主,我们抓小麦生产,抓中间带两头,抓中间的中筋的,把两头的弱筋的和强筋的带一带,这两个需求量不大,进口量也不会大幅增加的。
概括起来讲,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长期供应也是有保证的。我们将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统筹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国内国际,坚持以我为主,稳定扩大生产,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同时加强市场调控,合理引导消费,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标准 县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这家山东科技企业的暖心行动2022-01-15
- 临潼区:多措并举助力农业复工复产2022-01-15
- “这个嘉宾思路厉害”,市消保委委员张兆安做客《海波热线》特别节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锡章带队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这家知名书店,新年再出发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县开展春节走访慰问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长安街开始布置花坛2022-01-15
- 洋码头首家文旅免税直购店落地重庆十八梯景区2022-01-15
- 每户将分到70斤!更多物资送达……直击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现场2022-01-15
- 本土确诊+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奥密克戎2022-01-15
- 数九寒天人心暖 济南体彩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网点主题党日活动2022-01-15
- 张家界景区80万份旅游礼包迎新春 总价值两亿元2022-01-15
- 互通资源整合 青岛市北区内外牵引支撑网格优势延伸2022-01-15
- 敢于担当抓发展2022-01-15
- 打造德阳城市新会客厅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项目2022-01-15
- 茶房乡提升商圈营商环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