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购物节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购物节,“购”还是“不购”?
“双11”“双12”“天猫女王节”“618年中大促”……随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曾经“一年一度”的购物节逐渐变成“一月一节”“全年都是节”,让消费者应接不暇。购物节何以吸引消费者纷纷“剁手”?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购物节反映了消费者怎样的倾向和结构?未来购物节又将何去何从?
赚人气也赚真金白银
——“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
“五一”采购热潮刚过,“618”购物节又来了。
北京白领小陈打开手机京东App,满目喜庆的红色洋溢着节日气息。作为一名网购达人,小陈很热衷在购物节囤货“剁手”。她回忆,去年“双11”她购买了近8000元的商品。“今年‘618’我打算在京东给男朋友买块手表,再买一些猫粮囤着。”小陈说,“购物节有大额优惠券、跨店满减,每日整点还有限时秒杀,算下来是很划算的。”小陈表示,现在购物节越来越多,虽然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传统的购物节,但配合一些平台夺人眼球的宣传和大力的折扣,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即使“剁手”也心情愉悦。哪怕“购物节”结束了,一个一个陆续到手的包裹,仍会延续这种愉悦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新兴购物节贯穿一年始终,不仅包含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衍生的购物节,还有不少商家为促销、增加平台知名度而自己造的“节”。从元旦开始,经历“跨年大促”“年货节”“情人节”“三八女王节”,再到4月份的“书香节”“五一”“618”年中大促,据记者统计,在国家正常节假日之外,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近40个。以天猫为例,一家平台就创造出了多达16个购物节,仅6月上旬,就有“亲子节”“爱美日”“风尚日”“进口日”。政府部门也参与进来,今年5月的“双品节”旨在推广品质、品牌消费,得到各大电商的一致响应。
多数新兴购物节,不仅赚人气也赚到了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去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相比前一年的交易额1682亿元高出了许多,物流订单量首次超过单日10亿笔。去年“双11”期间,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
购物节带来的大量销售额不断刺激着商家神经,电商平台由此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买买买”。
从“积分兑换购物津贴”,到“加入战队瓜分红包”,再到玩“叠猫猫赚喵币”分红包,各大平台越来越“会玩”,购物节的打折方式和补贴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消费者对此乐见其成。小陈说,通过转发链接邀请好友一起加入战队、砍价、分红包等形式不仅能得到实惠,还有利于增进与好友的感情。“最近天猫‘618’推出的‘叠猫猫’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分到红包,感觉更能吸引眼球,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
消费者从“买买买”到更理性
——“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好”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
购物节的变化,也反映出当前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不论电商怎么营造氛围,商品购买的必要性以及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仍是影响用户最终消费的核心要素。而热门的购物节一方面注重观察消费变化、投其所好,推出“进口商品节”等购物节,另一方面也成为消费的风向标,平台方往往通过促销活动,在消费者体验购物流程后,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潮流动态等进行跟踪对比,从而调整电商平台的规划,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流程。
从种类看,消费者最爱的囤货品类集中在家用物品及食品等实惠、常用的商品。“70后”肖女士告诉记者,“双11”时她最喜欢买卫生纸、米面之类的家庭常用物品,买的量越多,优惠力度越大。“90后”小张也表示,购物节时他更倾向买猫粮、零食、洗发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己一定会用到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不算亏。
从消费结构看,用户在购物节中目标更明确,对购物的衡量标准集中在对于产品品质、体验、服务等维度的描述。相比前几年购物节搜索关键词排名靠前的“优惠券”“促销”“打折”,近年来“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好”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从事工程师行业的小程表示,他倾向于在购物节购买一些大牌耐用品,用来送给家人居多。“大牌奢侈品在购物节时会有平时没有的大力度折扣,质量又好,买这类商品更加划算。”小程说,“我平时自己没有什么想买的,购买欲很低,购物节时买的奢侈品大多都送给家人了。”
此前有人认为,购物节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有冲动消费的因素。但多家电商平台的反馈显示,从决策上看,用户购买正日趋理性,购买决策过程较平时网购更加谨慎,冲动消费的现象逐渐减少。数据显示,用户售后的咨询占比在降低,售前咨询占比在升高。用户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而是兼顾对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因素理性判断。“往年‘双11’我买回来的衣服大多最后都退掉了,但是今年不同,基本上没有出现冲动购买的情况,买的都是自己提前看好、需要购买的东西。”正在北京读大学的小李表示,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对“双11”购买的物品很满意,几乎没有人疯狂“剁手”一些自己不需要却便宜的物品。
既要热闹又要精耕细作
——在购物的同时,也在社交和娱乐,“节庆”的味道更浓
新兴购物节为何持续火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消费主力群体发生变更,“80后”“90后”消费能力增强、边际消费倾向更强,带来消费理念的更新,更容易被新兴购物节吸引。其二,消费渠道改变。电子商务不仅是服饰、家电、家居用品等商品的销售主渠道,而且在生鲜等领域增强存在感,“生鲜节”等购物节应运而生。其三,购物和社交正日益融合,消费者参与各种主题的购物节,在购物的同时也在社交和娱乐,“节庆”的味道更浓。
不过,购物节过于频繁、不够精细的状况也影响了买卖双方的体验。从供给方来看,一开始促销对于商家的意义更多的是利用活动来清理库存,这样在减轻库存压力的同时,引来的消费者还会增加其他商品的销量。但随着促销越来越多,很多供货商发现电商促销的初衷也发生了变化。济南荣达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波说,在很多电商节日中,电商网站本身不会有很大程度的补贴,大多数的让利还是品牌、商家自己在承担,参加促销节日有时是在赔本赚吆喝。从消费者来看,反感“购物节”成“套路节”的声音也不少。北京市民小杨表示,自己曾经是众多抢“双11”“双12”零点限时折扣的消费者一员,但当她越来越熟悉商家的“套路”之后,在购物节消费变得更谨慎了。“有很多商家在购物节前夕先抬价,等到活动当天再降价看着划算,实际根本没打什么折。‘套路’太深,我们消费者玩不起啊。” 小杨无奈地说。
随着新零售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购物节正由拼销量、打价格战转为拼服务、拼体验。
祝宝良指出,购物节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传统口碑相传的一个很好的运输器,一旦有用户在平台体验到低价质优的产品,就很有可能自己对其进行宣传,拉着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购买。形成良性循环后,电商平台才有可能进行下一轮的宣传和促销,引导消费者增加购买。因此,未来随着消费升级,提高用户消费体验、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精耕细作式购物节,才可能成为赢家。(孔德晨)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
- 抓整改 提标准 县住建局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2-01-15
- 破防了!这家山东科技企业的暖心行动2022-01-15
- 临潼区:多措并举助力农业复工复产2022-01-15
- “这个嘉宾思路厉害”,市消保委委员张兆安做客《海波热线》特别节目2022-01-15
- 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锡章带队到莆田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疫情防控工作2022-01-15
- 合肥这家知名书店,新年再出发2022-01-15
- 崔同富到武定县开展春节走访慰问2022-01-15
- 北京:迎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长安街开始布置花坛2022-01-15
- 洋码头首家文旅免税直购店落地重庆十八梯景区2022-01-15
- 每户将分到70斤!更多物资送达……直击杭州西溪雅苑封控现场2022-01-15
- 本土确诊+104,其中河南+52,天津+39,珠海新增感染者均系奥密克戎2022-01-15
- 数九寒天人心暖 济南体彩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网点主题党日活动2022-01-15
- 张家界景区80万份旅游礼包迎新春 总价值两亿元2022-01-15
- 互通资源整合 青岛市北区内外牵引支撑网格优势延伸2022-01-15
- 敢于担当抓发展2022-01-15
- 打造德阳城市新会客厅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项目2022-01-15
- 茶房乡提升商圈营商环境2022-01-15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一起看看治理书记的社区“治理经”2022-01-15
- 江西省交通工会一行到九江走访慰问困难户2022-01-15
- 品尝到的每一滴国惜酱酒,都与它们有关!2022-01-15
- 2022年春运1月17日启动 泉州市2493名驾驶人禁止参加春运2022-01-15
- 聊城受理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17件 33人被提起公诉2022-01-15
- 浙江嘉兴海盐县一名密切接触者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