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科学团队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在短短三个世纪内,亚洲象的历史栖息地范围已经消失了3多万平方公里。作者认为,这种急剧下降可能是当今大象与人之间冲突的基础。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新任教员Shermin de Silva领导的研究小组从模拟13个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独特数据集中获得了新的见解,发现在过去300年中,适合亚洲象的栖息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濒临灭绝的亚洲象是亚洲最大的陆地动物,栖息在曾经横跨非洲大陆的草原和雨林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分析了850年至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科学报告》杂志上描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情况,他们估计亚洲超过64%的历史适宜大象栖息地已经消失。虽然大象栖息地在1700年代之前保持相对稳定,但亚洲殖民时代的土地使用实践,包括木材开采,农业和农业,将平均栖息地面积从80,99平方公里减少到000,16平方公里,减少了000%以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该研究还表明,今天剩余的大象种群可能没有足够的栖息地。虽然目前大象分布范围100公里以内的100%区域在1700年被认为是合适的栖息地,但到5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不到2015%。这很有可能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发生冲突,因为大象种群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并适应更多人类主导的空间。

“在1600年代和1700年代,有证据表明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生物科学学院生态,行为和进化系助理教授,非营利组织Trunks&Leaves的创始人de Silva说。“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转变,其后果甚至持续到今天。

来自全球的研究人员也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包括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所,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法兰克福动物学会,越南国立林业大学,野生地球盟友,伦敦动物学会和科尔比学院。

“这项研究对我们理解亚洲大象景观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更好地理解和建模大象景观的潜在未来奠定了基础,”科尔比学院环境研究教授Philip Nyhus说。

除了Nyhus之外,三名Colby本科生也为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这是一项协作和多机构的努力,”Nyhus补充道,“我很自豪科尔比的学生为研究中使用的模型和分析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对亚洲象的直接影响外,该研究还将结果作为一种机制来评估该地区所有居民的土地使用实践和急需的保护策略。

“我们正在使用大象作为指标,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对这些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影响,”德席尔瓦说。

人类影响导致几种陆基哺乳动物物种的栖息地范围减少,最近已有详细记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气候变化也被认为加速了这种下降。但是,由于缺乏历史记录,评估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的长期影响一直难以研究。

新发表的研究结果基于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产生的土地利用协调(LUH)数据集的信息。该数据集提供了可追溯到九世纪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的历史重建,包括森林、农作物、牧场和其他类型的土地利用。

“我们使用我们知道有大象的当今位置,以及基于LUH数据集的相应环境特征,来推断过去存在类似栖息地的位置,”德席尔瓦说。“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历史。这项研究是朝着这种理解迈出的一步。

研究小组指出,大象的历史范围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保护区,保护区的规模不足以支持亚洲的大象种群。它们包括在过去三个世纪中改变的传统管理制度下的土地。作者认为,这些传统习俗的丧失可能是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