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发区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安徽宣城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水陆之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生态之城。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和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员,宣城经济社会发展独树一帜。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宣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为宣城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安徽开发区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专访了国家级宣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刘家和介绍,“十三五”以来,宣城经开区狠抓各项工作,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为宣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回望“十三五”,宣城经开区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

刘家和:“十三五”以来,宣城经开区着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狠抓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前30强。“十三五”时期,宣城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2%,入库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3.5%,到位省外资金年均增长17%,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7%,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实施“1515”攻坚行动,即招引亿元以上项目利用省外资金继续保持100亿元以上;建成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园;培育10个产值超5亿元骨干企业;启动5平方公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建设。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较为迅猛,今年以来产值增速达72.6%,做到了“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上半年以来,宣城经开区“双招双引”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

刘家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龙头,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企业帮扶这个基础,“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大好高”项目取得突破,“高精尖”人才不断聚集,主导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新签约(备案)项目58个,协议引资11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7个,上海大巨龙、浙江铭博汽车两个项目投资额均超过10亿元,新签约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达到98.2%;组织召开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大会,面向全球招募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

记者:借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宣城经开区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刘家和:宣城经开区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突出主体培育,集聚一批高新企业;突出平台打造,集聚一批研发机构;突出资金保障,集聚一批创新资源;突出人才服务,集聚一批创新人才。

我们出台了《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2020年授予10家企业科技创新奖,向66户企业兑现科技奖励561.9万元;着力打造“一城三院两中心”高端平台体系,高水平建设运营宛陵科创城、重点支持宣城先进光伏技术研究院建设、依托锦美公司在经开区设立新型碳材料研究院分院、推动安工大宣城研究院务实开展工作、支持宣城灏谷瑞梅健康科创中心发展、积极参与临港飞地科创中心建设;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分为ABCD四类,精准给予资金支持,累计为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资金支持0.97亿元;围绕“留得住”,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推行优秀人才评比奖励、薪酬补贴及创新创业奖励。

记者:宣城经开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有何独到做法?

刘家和:我们紧紧围绕“四最”营商环境建设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四心四服务”(铭记初心、工作用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让企业专心经营、创新创造,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具体做法上,我们聚焦提速提效,扎实推进“一站式”服务;聚焦帮办代办,扎实推进“我办好”服务;聚焦减税降费,扎实推进“最暖心”服务;聚焦提标扩面,扎实推进“全要素”服务。这些做法有效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工业项目落地总的审批时间,由40天进一步压缩至13.5天;近三年累计减税降费约7.5亿元,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