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随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在书写“三农”发展新篇章,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抓好粮食安全等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中国农民聪明勤奋、吃苦耐劳,但几千年来,贫困问题一直伴随着这一群体。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广大的农村、农民带来了希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对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20年,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70多年的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累计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三农”工作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村村通动力电、通硬化路、通4G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超过43.8万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乡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农”工作重点迎来历史性转移
2月21日,2021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文件明确,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农业基础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将实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我们已经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距离全面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很长路要走。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良好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
为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未来15年将通过6大方面共24项措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推广以工代赈,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等。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成功方式和有效途径,形成了一套体制机制,这些都可以在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确保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将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围绕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加速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18亿亩红线、打造高标准农田等内容,推动政策落到实地。同时,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等,计划到2025年,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
今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未来30年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规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个核心,针对城乡融合发展、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工作责任落实等问题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措施、重大决策部署等转化为法律规范,能够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落实,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 李志勇 北京报道)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