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2020年前11个月保费收入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保险行业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42180亿元,同比增长6.46%,与前10个月6.88%的同比增幅相比有所放缓。
《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业内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保险行业取得车险保费收入7479.72亿元,同比增长2.28%,在产险四大主要险种中增幅最低。业内人士认为,车险综改的影响是其主因。健康险依然是各板块业务中的亮点,保费同比增长16.41%,业内人士继续看好健康险的未来发展,但其赔付率高增长的问题也引起了业内关注。
前11个月保险业保费同比增6.46%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保险业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42180亿元,同比增长6.46%,与前10个月6.88%的同比增幅相比略有下降。其中,11月份取得保费收入2572亿元,环比10月份的2618亿元下降1.8%。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财险中的车险综合改革对保费的短期压降仍在继续,同时不少险企还在收缩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人身险行业从10月底至今陆续启动2021年的“开门红”工作,各家险企工作重心有所转移,部分保单的保费将于明年1月1日入账,这对当期保费收入会有一定影响。
车险综合改革自9月19日正式实施以来,10月份和11月份行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皆有明显下降。“车险综改导致车均保费明显下降,而新增车险业务短期内难以抵冲这一影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但从环比情况来看,车险综改对行业的短期最大冲击或已过去。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今年9月、10月和11月的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45亿元、618亿元和653亿元。由此可见,10月份车险保费收入受车险综改的影响最大,但11月份的数据环比已有恢复性增长。
与此同时,在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上,不少险企仍在采取收缩策略。据人保财险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人保财险取得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52.67亿元,同比下降75.7%。从全行业看,今年前11个月,信用保险保费总收入为182.36亿元,同比增长9.60%;保证保险保费总收入658.30亿元,同比下降16.33%。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近两年险企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大幅亏损,主要是因承保时没有穿透底层、对周期因素过于乐观所致。这次大幅亏损,也让保险业接受了信用风险的教育,以便改进承保。
从人身险行业来看,记者了解到,从10月底至今,各险企陆续启动2021年的“开门红”工作,不少保单的保费将于2021年1月1日入账,对当期保费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尚未彻底结束的情况下,各险企对“开门红”工作的重视程度更高,倾注的精力也更多。
健康险高赔付率或在明年生变
尽管目前只发布了前11个月的保费数据,但业内人士指出,全年格局已基本锁定。从保险公司的几大业务板块来看,健康险依然是全年最大亮点,车险增速处于“垫底”位置。
具体来看,前11个月,保险公司的产险业务收入10938.43亿元,同比增长3.90%;寿险保费收入22512.82亿元,同比增长5.03%;健康险保费收入7641.52亿元,同比增长16.41%;意外险保费收入1087.35亿元,同比下降0.63%。由此可见,健康险的保费增速在几大板块中最高,健康险保费在人身险业务的占比达24.5%,较2019年年底22.8%的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
业界人士普遍看好健康险未来的发展。新一站保险网董事长国婷丽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从消费者的风险意识,还是从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因素看,健康险类产品依然会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其绝对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纵向来看,近两年健康险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例如,2019年全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7065.98亿元,同比增长29.70%,增速明显高于今年前11个月。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健康险赔付率持续处于高位、险企调整承保策略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健康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351.48亿元,同比增长34.81%;今年前11个月,健康险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2531.17亿元,同比增长22.41%。对比来看,上述两个时点健康险的赔付与给付支出增幅都高于保费收入的增幅。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定义重疾险的开发和销售,以及险企承保策略的调整,预计2021年健康险的赔付率将发生明显变化。
此外,在产险业务中,今年前11个月,车险、企财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等4个主要险种保费收入合计8904.93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车险收入7479.72亿元,同比增长2.28%,增幅在4个主要险种中最低;企业财产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66.28亿元,同比增长5.53%;货运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5.55亿元,同比增长6.31%;责任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33.39亿元,同比增长18.21%,增幅在产险4个主要险种中最高。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