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组建爱心车队面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就医接送服务

原标题:■来自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我市组建爱心车队面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就医接送服务

3月22日,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副市长杨德智通报了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杨德智表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坚决果断防控措施,切实维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截至3月21日24时,兰州市累计确诊本土病例120例,其中城关区26例、七里河区49例、西固区12例、安宁区10例、红古区5例、永登县7例、榆中县11例,无症状感染者113例,其中城关区34例、七里河区43例、西固区7例、安宁区15例、永登县7例、榆中县7例。本土病例已累计治愈出院7例,均转入康复治疗。3月21日我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4例,均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目前患者整体情况稳定。

当前,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持续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加快核酸检测、提升流调摸排等工作,尽早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一是加快核酸检测流调排查。兰州市组建市县两级110个核酸检测应急小分队,遵循初筛阳性流调线,迅速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快速管控并按照应检尽检的原则,精心划定、适当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从快从细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对涉及区域实施封闭管控,开展环境采样和消杀。围绕“不扩散、不外泄,控总量、早清零”目标,进一步强化力量,完善措施,从3月18日晚开始,我市利用周末时间,适当限制人员流动,有序开展主城四区“三天两轮”大规模核酸深化筛查检测工作,以小区为单位地毯式排查潜在风险人员。两轮累计核酸检测采样430.8万人。

二是及时落实赋码转码管理。为了尽快战胜疫情,对确诊病例时空伴随者、重点区域(场所)驻留人员、中风险区驻留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区且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和在第一入境地结束14天集中隔离返兰,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的入境人员被赋予黄码,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市民朋友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望理解、支持和配合。对于重点区域(场所)驻留人员和中风险区驻留人员,在三天内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时空伴随者和中高风险城市低风险区漫入人员变为黄码后完成一次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者;第一入境地结束集中隔离的人员,返回目的地后,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以由黄码自动转为绿码。对于没有查询到记录,未能自动转码人员持相应的纸质或电子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向所在地社区(村组)申请转码,经县级及以上疫情防控部门核实后将黄码转绿码。截至3月21日24时,全市现有黄码人员19.66万人,3月21日转绿码14.42万人。

三是继续深挖细查追踪管控。围绕“动态清零”总方针,提高新增确诊病例流调进度,对确诊病例的相关风险点位和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深挖细查,边流调、边管控,确保应隔尽隔、规范管理。截至3月21日24时,全市启用隔离酒店140个、房间8481间,备用隔离点6个、房间2665间,配备专班力量2036人。全面强化集中隔离点双点位长职责,严格落实“三区两通道”、闭环管理、单人单间、环境消杀、废弃物处置等管理规范,对隔离人员提供人文关怀,不断提升隔离管理的服务水平。

四是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为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封控区、管控区群众正常就医需求,对需要就医的群众安排救护车进行转诊接送。统筹医护力量和医疗资源,专门指定13家“非绿码”医院,为疫情防控期间“非绿码”血液透析、孕产妇、新生儿及急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要求各相关医院要在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立缓冲区域,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病人就医。同时,组建由100辆出租车组成的爱心车队,面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就医接送服务,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五是持续加强社区防控力量。充分发挥驻守下沉机制优势,组织动员“社工委”委员1.71万人次、市区两级驻守干部1.53万人次,将786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204名到村任职选调生全部编入属地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积极有效参与城乡社区管控工作。在前期市直部门单位干部轮流驻守社区工作的基础上,固定3023名干部职工全脱产驻守社区,充实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力量。全市各街道社区全面推广“小兰帮办”微信小程序,推行测温、查验核酸检测报告、验码等防控政策,双管齐下深入开展“无疫小区”创建活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