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试”出开放新境界 期待开放大裂变

12月21日,宁波日报头版刊发市政府将于明年下放102项市级权限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消息。简短的文字中,人们捕捉到了一种特殊的讯号——

这是宁波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市级权限下放,涉及11个职能部门,明确围绕一个专门主题来进行部署:赋予宁波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提升宁波片区核心竞争力,成为宁波下一步的关键命题。

目前,全国已经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共有67个片区,覆盖东西南北中。宁波片区要脱颖而出、走在前列,必须进一步以改革促开放,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此时的宁波,考虑的并不仅有自身短长,更深层的追问是:作为一线开放大市和全国制造业重镇,46平方公里的宁波片区何以体现宁波担当?如何以更进一步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使宁波片区成为对全省、全国有重大贡献的发展高地、开放高地?

开放,没有“中场休息”

冬至已过,且待春归。

北仑区长江路1166号,一层专门辟出的办公区里,宁波片区工作专班的同志们正忙着处理业务。四周墙面上,挂着一个个现阶段、下阶段的攻坚难点。

去年4月6日,为筹备自贸区宁波片区,市政府从资规、外经贸、口岸、金融等条口抽调了20名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开始运转。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倒像一家随时准备上市的创业公司,专班人员自称“搬砖”人。事实上,这里的工作远比企业上市复杂得多、艰巨得多,每一项内容都要求结合宁波特色实现首创和突破。

一个办公区的热闹,折射的是46平方公里的热潮。

一年多前,当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扩区,杭州、宁波、金义三大新片区集体挂牌时,我们这座城市就已暗下决心,要施展“十八般武艺”,抢抓扩区红利。摩拳擦掌的背后,是长达7年的渴望。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宁波从此种下了“自贸梦”,作为开放大市、制造重镇、世界大港,宁波期待“自贸试验”。

七年守望,一朝梦圆!

一年多来,围绕自贸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和企业诉求,宁波加强首创性、差别化制度探索,形成“3+7+10+20”制度创新成果体系。

其中,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长三角一体化进口散货重量鉴定监管互认、跨境易货贸易等3项先行先试经验获袁家军书记肯定;抵港外国籍船舶“港口国监督远程复查”机制、“外汇金管家”线上一站式服务、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基于区块链数字仓单的大宗商品交易及融资新机制、“易跨保”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方案,以及由宁波海关申报的优化转关监管模式、由浙江海事局申报的“一船多证一证通办”服务创新机制等宁波案例,成功入选全省30佳制度创新案例;工业社区集成管理服务模式等10项标志性成果被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评定为全国首创;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等20项改革成果入选全省前七批十大标志性成果。

港、航、贸,“铁三角”从来就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宁波片区的上述案例,有不少是全国首创,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贸易便利。如率先在全国推行的抵港外国籍船舶“港口国监督远程复查”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交通流组织一体化,有效减少了船舶等待成本和对码头、锚地资源的占用。该机制有效避免了船舶滞港和生产计划的变更,单船待港时间平均下降10%,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上周,在我省召开的高质量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会上,宁波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再获肯定。

试验,接力做好“四件事”

“试验”,意味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更意味着使命,是职责,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来理解宁波最新提出的自贸“四件事”,就更能读懂其中的内在逻辑。

上周,市委明确提出,宁波片区要奋勇争先,仅靠一般性的工作是不行的。要勇于“到大海里去游泳”,比经济增量、比改革成果、比开放活力、比大项目好项目,比学赶超,提升宁波的开放能级。要着力打造油气全产业链,抓好招商引资,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特色贸易,这“四件事”的内涵和框架,在不断细化研究中逐渐清晰。

去年9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根据方案,宁波以46平方公里的试验区范围,将承担“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的战略功能定位,建设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就是“三中心”之首。

油气是浙江自贸区最大的特色。从“建设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到“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宁波的开放视野更为宏大了,其目的是提高宁波片区的开放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基于这样的定位,宁波的很多举措,体现出不一样的担当。

我市提出,要坚持与舟山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做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能级,加快集聚国际石油巨头、知名油服公司,搭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能源贸易平台,大幅提升油气及化工品储存量和交易规模,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油气及化工品集散中心、定价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初级产品供给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事实上,变化已悄然发生。

疫情之下,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却在宁波加紧布局。10月13日,随着马森集团国际能源贸易总部项目在宁波签约,又一总部项目被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收入囊中。

如果说,“马森”这个名字对一些人来说还稍显陌生,那么香港东华石油(长江)有限公司在业界则无人不晓。东华石油作为其背后母公司,年LPG交易量占全球的10%,并拥有宁波大榭、江苏张家港、广东茂名三大产业基地。

此次落户宁波的马森能源有限公司,将在宁波片区建设国内首家LPG物联网销售平台,力争到2025年,年贸易额超过1000亿元,进出口额在300亿元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LPG综合运营商。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今天,投资者依然对宁波的自贸“试验”持有巨大热情,依然对中国改革开放前景抱有充分信心。

“我们将以此次落户为契机,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自贸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最新政策,加快推动实业+贸易双轮驱动,助力宁波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建设。”马森集团主要负责人说。

自贸,期待“更高质量”

午间休息时,北仑区政府的办事员小陈总喜欢走到天台,眺望那个“著名工地”的进展。

凤凰山下,高高围挡内,曾经的海港公园停车场,人们期待一场“样板级”的蜕变——不久的将来,在这个1.8平方公里的“螺蛳壳”内,将有一片商务核心区拔地而起,成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打造“总部经济、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平台”的关键所在。

商务核心区之于宁波片区,是标识、是客厅,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

上周,在高质量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指出: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制度型开放为关键,着力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更大力度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争当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更高质量”,需要开掘新动能,更需要树立新观念。越是国家急需、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宁波片区越是需要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围绕新材料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宁波片区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发展关键材料与设备,攻克“卡脖子”技术。

聚焦打造新型功能材料科创高地,北航宁波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5大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落地,引进了福至新材料、乘鹰新材料等30余个新材料项目,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竣工投用,新材料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宁波片区还在加快培育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特色产业链。

新材料研发水平更高,数字场景更加多元——专注数字引领,谋划行业地图、企业综合评价系统、模具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3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创元科技的“动态云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模具行业典型应用项目入选国家级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通过实施制造企业信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截至目前,宁波片区核心区的承载区累计实施信息化提升项目100余个,上“云”企业超过6000家;培育省市级“未来工厂”3家,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8个,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

锦越新材料超高纯铝、南大光电ArF光刻胶等一批新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推动宁波片区半导体研发制造水平持续提高。引导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发展高端磁性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等,推动总投资330亿元的穿鼻岛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正式落户。

过去一年多,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试”出了开放新境界;面对即将来临的2022年,这个全宁波“最开放”的区域,期待一场“更开放”的裂变。(单玉紫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