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18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指出,其实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可以开始谈论碳中和的问题。中国应开始部署一部分地区率先进入碳中和,为全国未来的碳中和积累经验。
李俊峰表示, “十四五”(2021-2025年)是实现碳达峰的窗口期和关键期,其间 ,中国70%-75%的地区碳排放能够实现达峰,这样才能在2030年顺利实现达峰目标。
中国此前已明确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李俊峰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有全局观念,要有紧迫感。全国要在2030年前达峰,意味着至少大部分东部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都要在“十四五”期间达峰。
他指出,实际上从能源消费增长来说,中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拐点。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甚至和本世纪初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过去是全面增长,现在则是由一两个项目拉动增长。所以,各地对于如何把握发展节奏,能源消费增长与否,应该做出一个准确的预测。
李俊峰指出,现在一些地方有“达峰恐惧症”,害怕当前碳排放还没有真正达峰,“将来一旦增长,该怎么办?”其实,达峰只是一个拐点,之后可能还有一些波动,包括小幅的增长、下降等反复,然后慢慢地度过一个平台期,而这个拐点已经出现了,李俊峰说。
碳达峰之后,如何走向碳中和?李俊峰表示,其实对中国很多地方来说,包括海南省、深圳市等已经可以开始谈论碳中和的问题了。实现碳中和时间虽然还有40年,但若是浙江、广东、海南等地不在2040年或者205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全国则无法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所以,李俊峰指出,在做能源研究、能源开发、能源规划、能源转型的时候,就要开始部署一部分地区率先进入碳中和。通过这些地区的经验,找到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为全国未来的碳中和积累经验。其中,也包括央企、大型企业等率先探索转型之路。
(记者 庞无忌)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