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重仓”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举措接踵而至,引爆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众多巨头也跨界“跑马圈地”,氢能等成为热门赛道。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但成本、技术等痛点待解,要在整体能源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总体布局,循序渐进。
央地“重仓”布局新能源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到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施工图”日渐清晰,重要路径之一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们将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研究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任务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能源局安排,在中东部地区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要科学规划、布局一批以新能源为主的电源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
多地也“重仓”布局新能源。例如,内蒙古提出,“十四五”实施新能源倍增等十大工程,初步计划“十四五”时期实施40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近万亿元。云南“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为1090万千瓦。浙江计划实施“风光倍增计划”,到“十四五”末,力争全省光伏装机达到275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在1200万千瓦以上。而风电装机达到64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在450万千瓦以上。
根据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业界普遍预期将不少于16亿千瓦,风电和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已是共识。
中金公司新能源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刘俊认为,目前我国能源碳排放结构中,电力排放量占比达到40%以上。因此,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减排是重中之重。预计到2060年,国内绿色新能源总投资将达到60万亿。其中光伏投资最大,新增装机将达20万亿,而风电新增装机14万亿。
氢能等成热门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风电和光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氢能产业也越来越受到热捧。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作为重要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要求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例如,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面对政策的密集支持和十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各路资本、企业也纷纷“跑马圈地”,其中不乏“跨界者”。雪人股份4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业商业化项目。
继上汽、海马、广汽等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之后,长城汽车3月29日举办氢能源战略发布会,在已投资20亿元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投入30亿元到氢能领域研发中。同一天,中国石化也宣布,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3月31日,光伏龙头隆基股份入局氢能,旗下氢能科技公司注册成立。此外,包括阳光电源、宝丰能源等在内的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绿氢产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与地方频繁出台利好政策有助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应侧不断完善氢气制备和储运产业,另一方面是需求侧推动氢能终端应用领域的发展。
中信证券指出,在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氢能在传统高耗能工业技术革新、交通、储能、建筑领域都将有丰富的应用,预计未来30年,氢能的整体需求将增长8倍。在这一新兴赛道中,形成先发优势及具备关键技术的公司有望创造长期价值。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
诸多痛点待破解
尽管氢能产业得到了诸多政策支持,但储运成本居高不下、技术难题等仍制约着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孙传旺表示,尽管目前中国氢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产业大规模发展仍然存在两大痛点。首先是降低成本的问题,氢能的可替代性必须是以经济性为前提的,如何用最低成本完成转型是目前的关键问题。第二是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通过加快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和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以突破商业化过程中的实用性制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氢能发展总体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个别地区(企业)处于试点阶段。在他看来,未来这一产业市场前景比较大,但不论单项能源发展的雄心多大,必须与整个能源发展相协调,总体布局,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处理好能源安全、绿色、经济的关系。
孙传旺认为,推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无疑是当前发展氢能产业的最大动力,中国未来需要在冶金、交通、建筑等领域加快布局氢能应用。综合观察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低碳行动计划,“十四五”将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
(记者 王璐)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