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受访者希望加强落户政策信息公开
哈尔滨市泰山路派出所户籍民警在给群众办业务。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目前,已经有不少城市对大学生敞开了大门,一些城市将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乃至中专学历。城市落户政策的调整会影响你的就业选择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7%的受访者表示城市落户政策的调整会影响自己的就业选择。66.6%的受访者觉得落户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
64.7%受访者表示城市落户政策会影响就业选择
北京某高校学生聂炜老家在江苏,他希望毕业以后能在南京工作和生活。“不过,如果其他城市针对人才推出的优惠政策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也会考虑”。
杭州某高校在读大学生史芳是浙江金华人,她坦言对现在的落户政策还不够了解。“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我还没有想好要在哪里落户和生活。”史芳表示,她选择就业城市时也会考虑该地的落户政策。
调查中,69.2%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落户政策,24.3%的受访者不了解,6.5%的受访者不关心。
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沈文杰说,如果在就业城市没有户口,那么这份工作他很有可能做不长久,“我会觉得没有归属感,觉得这个城市不是我的家。现在很多地方落户政策放宽了,看到了落户的机会,我会更有动力和信心在一个地方工作下去”。
调查中,64.7%的受访者表示城市落户政策的调整会影响自己的就业选择,会选择落户政策更友好的城市,23.0%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更看重其他方面,12.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我了解到,杭州放宽了落户政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可以享受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未来研究生毕业,我可能选择直接在杭州落户。”史芳认为,如果在一个城市没有户口,是很难长久生活下去的,“没有户口,未来子女的教育会受到影响,所以我很看重落户的问题”。
“我想在大城市落户,因为大城市基础设施更完善,教育资源更好。如果能落户的话,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政策。”聂炜说。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卫民表示,从国家层面上说,落户政策的调整是在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保障长期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的基本福利。从各个省份的角度说,这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人口资源,争取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很多地方参与到‘抢人大战’中,更多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
“如果某个大城市落户政策友好,我肯定会考虑在这个城市落户。”沈文杰觉得,大城市毕竟工作机会多、工资高、交通发达,而且学校多、图书馆多、培训机构多,学习机会也多,“对于我们学历水平不高的人来说,有更多提升机会”。
调查显示,受访者愿意在大城市落户的主要原因是工资高待遇好(73.8%)、教育资源好(65.3%)和基础设施完善(64.3%)等。
聂炜觉得,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友好的落户政策能吸引更多人才,让城市发展更快更好。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友好的落户政策能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让更多人享受到当地的政策福利。
“虽然大城市有诸多吸引我的因素,但是大城市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压力也比较大。”沈文杰觉得,在大城市生活也有很多不便,比如很多大城市堵车严重,上下班高峰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
关于在大城市落户,受访者最大的顾虑是商品房价格高(74.5%),然后是生活成本高、压力大(63.4%),其他还有落户难度大(45.7%)、工作不稳定(39.2%)、与家人距离太远(30.4%)、会失去原户籍带来的福利(27.0%)、无法融入当地生活(24.6%)等。
聂炜担心,在大城市落户,他会离家乡父母更远,会想家,“以后带孩子也不方便,父母的养老也是个问题,得想办法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生活成本高也是我担忧的问题之一”。
62.0%受访者希望加强落户政策信息公开
对于落户政策的调整,66.6%的受访者觉得落户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55.9%的受访者认为保障了民众自由选择生活城市的权利。
与此同时,47.6%的受访者担心这会增加户籍流动的频率,43.8%的受访者担心会加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负担。
陈卫民认为,调整后的落户政策放宽了对人们学历、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更多地和人们参与当地社保的年限挂钩,主要针对的是在城市里已经生活了一定年限的人。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大城市早已是开放的了,“抢人大战”早就有了。
“当下的一些政策主要还是解决存量的问题,所谓存量的问题,即已经在城市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只是需要解决户口。”陈卫民告诉记者,很多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完全从外地新过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大部分还是已经生活在该城市的人,所以在人口的总量方面,压力不是特别大。但是对财政来说,压力是有一点的,比如公共服务、政策福利方面的压力,对地方财政会有一定的挑战。
沈文杰认为,一个城市通过友好的落户政策吸引到人才以后,还要考虑后续问题,城市服务水平要提高。
调查中,62.0%的受访者希望加强落户政策信息的公开,60.7%的受访者希望能简化申请程序,45.4%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降低落户难度。
史芳希望落户的流程以及相关规定更明确、详细,“比如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落户条件去申请落户,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要清清楚楚地公示在网上,方便申请者准备,避免让大家来回跑”。
陈卫民介绍,按照《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规定,3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已经完全放开落户了。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大家考虑的不仅是落户问题,而是有没有就业、发展的机会,未来的人才流动更多还是取决于市场。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32.5%,80后占48.1%,70后占13.5%,60后占4.0%。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4.3%,二线城市的占47.4%,三四线城市的占16.4%,城镇的占1.6%,农村的占0.4%。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王一帆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