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质宫——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的主建筑,青砖碧瓦,朱漆廊柱,安静地坐落在长春市解放大路文化广场北端。
安静的地质宫却藏着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从“末代皇帝”溥仪未完成的“皇宫”,到新中国地质人才的摇篮,再到科学家黄大年最后奋斗过的地方,地质宫见证着中国从被欺凌到走向富强的一个个历史时刻。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8周年,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座地质宫,宛若无言的历史老人,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国家从屈辱走向强盛的奋斗历程。
图纸上的“伪满皇宫”
熟悉长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长春有两座“伪满皇宫”,一座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一座是只停留在图纸上的“伪满皇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此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是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当时,日本决定要建一座“皇宫”,供溥仪居住,并在“皇宫”周围布置了伪满国务院、伪满军事部、伪满司法部、伪满经济部等多个重要部门。
“这些伪满建筑当时集中在‘顺天大街’两侧,这一街名道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奴役东北人民的本意。”长春市文史研究者李发锁说。
据史料记载,“皇宫”计划分为3部分,南部为正门外顺天广场(今文化广场)、中部是以政殿(今地质宫)为中心的内、外廷,北部规划为宫廷外苑。政殿设计为钢筋混凝土造二层楼房,并附有地下室。北部的宫廷外苑设计有人造假山、水池、小岛等。
“按照当时的城市规划,新皇宫占地51.2公顷,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三分之二。如此大的规模,无疑将成为一个劳民伤财的工程。”李发锁说。
从1942年开始,日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陷入了物资匮乏的境地。原本打算用于修建皇宫的水泥、钢筋、有色金属等材料,全部被日本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倒台。“伪满皇宫”仅仅完成了地下部分的修建。
新中国地质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座伪满洲国未建成的建筑迎来了新的生机,成为我国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
据吉林大学档案馆高鸿雁老师介绍,当时,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学家们预见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地质科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第一所地质学校——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在长春诞生,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离开英伦回到祖国,担任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
1952年11月12日,东北地质学院在长春举行成立典礼。之后,国家地质部与长春市政府商议决定,在“伪满皇宫”已有地基基础上建设东北地质学院教学楼。
1954年,一座雄伟且富有民族建筑传统的三万平方米教学主楼落成了。一楼是食堂,二楼是图书馆、阅览室及标本陈列馆,三楼是教研室、实验室,四楼是学生临时宿舍,五楼是教室。解决了学生吃、住、上课奔波的困难和实习实验用房的急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欣然写下了“地质宫”三个大字牌匾。
从此,地质宫成为我国培养地质科学家的摇篮,一大批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困苦,毅然投身于东北大地,奉献一生。
“学校成立之初,只有200多名地质人才,时任副校长喻德渊奔赴各地做动员工作,号召了大批地质专家投身于东北大地。”高鸿雁说,当时,东北地质学院没有招待所,喻德渊就把刚刚下火车前来支援东北建设的同志接到自己家,让出自己的床位临时安置他们。
就是凭借这股热情和团结的精神,东北地质学院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新中国的很多地质干部都是从这里毕业的。仅在1992年建校四十周年之际,就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28000多名地质专业人才。
奋斗精神薪火相传
在地质宫五楼黄大年纪念室门前,经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特意到此深情缅怀。“这里就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最后战斗过的地方。”一位参观者说。
41年前,黄大年经过4天3夜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梦想中的殿堂——长春地质学院(原东北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在地质宫,黄大年几乎天天泡在阅览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诺夫数学物理方程习题集,做了一遍又一遍。凭借聪明加刻苦,他连续获得“三好学生”和标兵表现奖。
美好的大学时光倏忽而过,转眼来到毕业季。当时流行写毕业留念册,留下青春的照片和临别的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回国后在地质宫,争分夺秒,忘我工作,推动中国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实现跨代飞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成为一代人的追随。
在地质宫40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桐林正召集团队开研讨会。他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攻关航空重力梯度仪项目负责人,“重担千斤”,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昨晚睡到半夜3点,突然醒了,好像有了点实验灵感,赶紧记录下来。就是这样,每天睡觉都在想着怎么能突破难关。”李桐林说。
在李桐林和团队艰难的科研攻关下,项目已经高质量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加速度计精度比“十二五”提高一个量级,梯度仪测量精度比“十二五”提高了7倍,航空重力梯度仪还首次在国内进行了飞行试验……
在李桐林的楼上,是“千人计划”专家、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负责人殷长春,他们二人曾是大学同班同学,从1980年入学开始,日复一日地在地质宫里学习、钻研、奋斗,虽然课题不同,但都在为国家重点科研努力拼搏。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已在大庆油田创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纪录;智能化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搭载平台也已建成……
在地质宫里,一个个科研梦想不断变成现实,一个个奋斗者推动国家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标注着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坐标。
穿越历史时空,地质宫的灯火日益闪亮……(记者褚晓亮 赵丹丹)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