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政绩考核要用好“百姓评价”这根标杆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政府机关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实施方案》,针对机关十大突出问题,提出了严厉的改进措施。其中,对机关干部为求政绩弄虚作假、编造经济数据的行为,明确规定将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追责。(5月22日《光明日报》)

编造经济数据弄虚作假将被追究刑责,这对于遏制“数字造假”无疑有一定作用。对于“干部出数据”,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大跃进年代,一亩地“产”粮上万斤的都有。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可在汇报材料上做文章的仍大有人在。它败坏了我党实事求是的作风,玩数字游戏、弄虚作假与贪污受贿、徇私枉法一样腐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其次,这也是一种以权谋私行为。这种风气一旦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会给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衡量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不能眼盯“数字”下定论,“百姓的承认比统计数字更重要。”其实,对考核来说,百姓的“感觉”往往也比一些复杂的数据和“专业人才”才能弄明白的权重、指标计算办法更准确。因此,要加强对干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教育。要重视政绩,但不能要有水分、有杂质的政绩,更不能以弄虚作假,牺牲农民利益或加重人民群众负担为代价去堆砌所谓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和实实在在的政绩去赢取民心。

其次要制定奖惩措施防止弄虚作假。信息化时代,数据是衡量地区发展的可视化指标,真实准确的数据有助于决策部门掌握地区发展实情,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为了防止出现新的虚报浮夸风和弄虚作假行为,一是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有力的监督体系,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对造假事件进行严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儆效尤,刹住“编造经济数据”的政绩观。

再次要还政绩评估权于百姓。要以百姓满意度为取向的政绩观并没能解决政府追求群众满意的动力问题。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评估政府的权利还给社会公众,让社会公众来评估政府官员的政绩。民众在评估政府官员的政绩方面往往具有信息优势,民众不仅会追求那些客观的、可量化的发展指标,还会追求那些主观的、不可量化的、可感知的指标。如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安全程度等。与此同时,民众还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地方知识优势,为政府提出可参考的发展目标,因此,将评估政府的权利还给民众,有利于促使政府的发展目标与民众的期望相一致。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不用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的干部,降免急功近利、热衷造假的干部。在考察干部时,既听干部本人的陈述,更听群众的呼声;既看政绩的现实状态,更要分析其长远效应。对那些心术不正,故意造假的干部,或哗众取宠、一心谋求个人升迁的干部,要果断予以降免。引导各级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关键词: 杜鹃花 标杆 政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