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阳光财政的深入推进,“三公”经费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社会各界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国务院颁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提到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见面会上也讲到:本届政府内,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在制度上作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一系列举措,正是中央政府打造节约型政府、公开透明型政府工作之需,各地政府及部门也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三公”经费开支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误区有三:少数干部把作风问题当作小事,极少数人认为“三公”经费监管是小题大做;个别干部认为接待出生产力,担心在接待上舍不得花小钱,就抓不住扶持发展大政策、好机遇;而有的干部则心存侥幸,认为从中央到地方抓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存在暂时收敛、避避风头的短期行为心理。

(二)制度建设上存在“盲区”。少数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设计不合理、标准不具体、修订不及时、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目前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县直部门所辖二级单位及基层站所存在“三公”经费管理规范缺失。

(三)预算管理上存在“雾区”。一是“三公”经费缺乏科学的专项预决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许多部门预算日常公用经费标准中未单独设置“因公出国(境)费”及“公务接待费”项目,通常是打包列入有关专项业务费科目中编制预算,预算项目和标准不明晰。二是“三公”支出核算有待规范。有的预算单位将“三公”支出分解到会议费、差旅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科目中列支,有的在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中支出,有的将赠送土特产等礼品费用及其他费用以公务接待名义支出等等,造成“三公”支出会计信息失真,妨碍监督。三是有的违规在下属单位和企业报销“三公”经费。

(四)控制标准上存在“难区”。一是公务接待标准不一。目前各级尚未制定明确的接待标准,制定统一标准没有合理的参照。同时,物价多变性、地区差异性、情况特殊性,造成标准可控性差。二是差旅费及公务车运行费核定标准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超标消费成为必然。

(五)监管力度上存在“软区”。一是相关监管部门对单位报告“三公”经费信息的审查复核较少,导致“三公”支出情况掌握不清;二是“三公”经费不公开或公开面不够,不利于接受干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审计监督不力。

二、加强地方“三公”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崇尚节俭的思想观念。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强化制度管理意识、财经纪律意识和厉行节约意识,牢固树立节约型政府理念,大力扬弘艰苦奋斗精神;要注重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头执行制度,模范遵守纪律,严把审批关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面向社会大力开展文明倡导行动,真正构建“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道德价值观,引领崇尚节俭、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场。

(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操作性强的制度办法。不断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接待制度,要与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完整统一,接待工作要节俭、务实、廉洁,提倡自助餐和分餐制,实行对等、对口接待,减少不必要的陪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有针对性的推行公车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费用高的问题,对保留公车的单位进一步强化约束机制,逐步推行“定点加油,一车一卡”制度,完善派车登记和油耗考核登记制度,实行“节约奖励、超标罚款”的办法,强化节油意识;要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考察报批制度,禁止以私人名义出国(境),将费用转嫁到二级单位和服务对象。

(三)强化预算管理,严肃经费收支的财经纪律。财政部门要更加科学地做好部门预算,本着厉行节约、切合实际、保障运转的原则安排“三公”经费预算,细化对各单位的预算批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使预算的操作性更强,真正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严把财务审核报销关,严格审核报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等,进一步加强支出明细核算。

(四)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常态化的公示制度。强化对各单位行政成本的公开力度,尤其是老百姓关心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须详细分类列出,逐笔逐项定期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定期对各单位“三公”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公开通报,促使各单位加强自我约束。

(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厉行节约的自觉养成。积极构建“三公”经费管理责任体系,推行“三公”经费目标责任制管理,主动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加强党内外监督,除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外,特别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让“三公”经费不正当开支行为无处遁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各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及时跟踪报道,使其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在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将控制同城吃请、超标准接待、工作日中午饮酒,车辆违规超编配置、超标准配置、公车私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等情况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重点,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曝光、追责和问责力度,长期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关键词: 经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